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生活化的高校德育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生活化的高校德育教育
作者:孙媛媛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2年第12期
【摘 要】 新世纪以来,通过生活化途径来提高德育教育的研究越来受到重视。可以说,生活化应该是德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由于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道德,生活也需要道德来指引,通过以生活为中心来开发现实生活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与生活相关联,如此,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与良好的道德行为,也促使学生生活质量本身更富有价值、意义。 【关键词】 生活化 高校德育教育
基于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建立在以生活为中心基础上的德育教育,通过将生活中的真实内容作为德育教育资源,让学生德育品质的形成回归到生活实际中,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探索出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与生活中的德育本质。
1 在生活中发现德育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
学生身边的生活内容可以说是鲜活的德育资源。大学生大多数时间的生活是在各种不同团体中,这些团体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人格发展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可见,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离不开此类教育场所的生活化。这些生活化的团体有着一些共同点:他们对大学生的自尊与归属性需求进行了满足,在共同活动时,由于有着一致的活动规则,在与其他团体的交流合作中容易找到自我的归属;团体内部很容易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与偏好,由于一致性的目标容易形成民主自由氛围,成员之间可以自由表达真实想法。可见,生活团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教育者可以通过计划性的引导让团体成为德育教育的有力力量。
第一,对各种学生生活团体加强引导,鼓励并规范其团体活动,在营造团体融洽氛围、开展团体活动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第二,在学生团体中,通过树立典型来发挥榜样的力量,以便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来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在发挥网络的德育力量时还要加强网络管理,为网络德育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保障,确保网络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 融德育于实践融德育,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执行力
德育教育不能脱离日常的生活实践,脱离了日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道德需要就会枯竭,学生的道德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内化——外化——内化——模式”反复实践才可以形成。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新的道德需求,而道德需求是道德品质形成的不竭动力。可见,生活化的德育教育需要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进行德育实践。落实德育生活化,必须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素为切入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