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3
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判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可依据有无细胞壁 B.只有含线粒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判断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可依据有无核膜
D.抗体蛋白的分泌过程充分体现了各种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可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实验
B.在研究镁是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时可用蒸馏水和加镁蒸馏水进行对照培养 C.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应将底物和酶先分别恒温,再混合恒温 D.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双缩脲试剂A、B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3.下列对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初次感染的病毒可刺激记忆细胞分化出效应细胞 B.效应T细胞能使被病毒侵入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C.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D.可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制备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
4.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株与细胞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能无限增殖 B.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采用反转录法合成的目的基因含有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D.发酵工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5.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推断不能成立的是( )
bb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XY
b
B.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
BbB
C.母本的基因型为XX,父本的基因型为XY D.该白眼果蝇个体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6.如图为某人用过早餐后到13时内不再进食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餐后到上午9时之间,该人的血糖浓度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该时间段
1
内血液中迅速增加的激素是_________,与该激素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 (2)上午9时到9时45分之间,该人的血糖浓度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11时到13时之间,尽管没有进食,但血糖浓度一直处于稳态之中,这是机体通过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7.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及其同事发现了卡尔文循环,他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部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1414
(1)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
14
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_________.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___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2)卡尔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探究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化合物,这时他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C5.
(3)为了保持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某一状态,卡尔文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小球藻放入70℃的热酒精中,其目的是使_________,导致化学反应停止,然后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_________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
8.菠菜属于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实验发现菠菜的性别还受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合成)和赤霉素(主要是叶合成)的影响,两种激素保持一定比例时,自然界中雌株和雄株出现的比例基本相同.去掉部分根系时,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则分化为雌株.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1)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增高时,菠菜分化为_________性植株,而赤霉素相对含量增高时,菠菜分化为另一种性别的植株.造成这种性别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若要证明去掉部分根系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可让其与_________(自然界中或去掉部分叶片)的雌株杂交,若子代_________,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若子代_________,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3)菠菜的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由核基因控制,如要验证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应 用自然界中的不抗病雌株和抗病雄株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应为_________.
9.如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2)写出该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食物链:_________,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_________(以图中字母回答)环节.
2
(3)研究者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假设F摄入的能量为a,其中存在于粪便中的能量为b,呼吸散失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若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则流入黑脸琵鹭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
(4)研究者要调查黑脸琵鹭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0
1.下列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判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可依据有无细胞壁 B.只有含线粒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判断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可依据有无核膜
D.抗体蛋白的分泌过程充分体现了各种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动植物的胞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具有中心体.
2、原核生物有些没有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蓝藻;有些没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3、判断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可依据有无核膜.
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解答】解: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A正确; B、蓝藻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原核细胞无核膜,真核细胞有核膜,判断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可依据有无核膜,C正确; D、抗体蛋白的分泌过程是外排作用,依赖于膜的流动性来实现,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分泌蛋白的合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可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实验
B.在研究镁是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时可用蒸馏水和加镁蒸馏水进行对照培养 C.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应将底物和酶先分别恒温,再混合恒温 D.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双缩脲试剂A、B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专题】实验材料与实验步骤;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
【分析】DNA的粗提取一般可以利用鸡血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制的
细胞器,即其中不含DNA.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而斐林试剂应混合均匀使用. 【解答】解: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制的细胞器,因此不能用于DNA的粗提取,A错误;
B、研究镁是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镁,可用全素营养液和缺镁营养液进行对照培养,B错误;
C、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了防止底物和酶的起始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底物和酶先分别恒温,再混合恒温,C正确;
D、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不能混合后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蛋白质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相关操作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操作的错误进行原因分析.
3.下列对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初次感染的病毒可刺激记忆细胞分化出效应细胞 B.效应T细胞能使被病毒侵入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C.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D.可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制备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1、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病毒的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完成.
2、记忆细胞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留着对病原体的记忆功能,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可以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进行二次免疫反应;效应T细胞的功能是与被病原体侵入的靶细胞密切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靶细胞中的病原体.
【解答】解:A、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反应,初次感染病毒,体内没有相关的记忆细胞,A错误;
B、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被病原体侵入的宿主细胞进行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增殖过程必须在宿主细胞中完成,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制备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特点,免疫调节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的功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娃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准确识记.
4.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