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 元素化合物练习题与答案 打印
二.1.过氧化合物含有过氧离子O22-(O-—O-) 例如:H2O2、BaO2、Na2O2、H2S2O8、CrO5、[VO2+]等。
2.用适当的酸使过氧化钙分解,生成过氧化氢,测定H2O2的方法是: (l)高锰酸盐的方法:(反应略) (2)碘量法:(反应略)
3.(1)[Cr(H2O)6]Cl3+4NaOH===Na[Cr(OH)4(H2O)2]+3NaCl+4H2O Na[Cr(OH)4(H2O)2]+3H2O2+2NaOH===2Na2CrO4+12H2O (2)2MnO4-+5H2O2+6H3O+===2Mn2++5O2↑十14H2O
第三节 硫
一.1.2.(如下表所示)
3. (1) Cl-,Br-,I- (2) SO42- (3) F- (4)2MnO4+5HSO3-+H+===2Mn2++3H2O+5SO42- Ba2++SO42-===BaSO4 (5)2Cu2++4I-===2CuI(S)+I2
4.SOClBr和SOBr2 5.SOClBr
6.SOClBr+2H2O===HSO3-+Cl-+Br-+3H+ 二.1.多硫化物;
2.3S+6OH-==SO32-+2S2-+3H2O;
S+SO32-==S2O32- S+S2-==S22- 或(X-1)S+S2-== Sx2-
3.(2x+2)SO2+2 Sx2-+(4x-2)OH-==(2x+1)S2O32-+(2x-1)H2O 6SO2+2S22-+6OH-==5S2O32-+3H2O
Page 25 of 35
25
三.A可与H2和O2反应说明A为非金属单,B和 C分别是A的不同氧化数的氧化物,其盐G可与单质A化合生成H,H遇酸D可分解为A、B和D的钾盐,又A的简单阴离子可与A化合,且产物遇酸分解为单质A、A的简单阴离子和D的钾盐。据此可判断A为单质硫。 A.S B.SO2 C.SO3 D.H2SO4 E.K2SO4 F.K2S2O8 G.K2SO3 H.K2S2O3 I.H2S J.K2S K.K2Sx L.K2S4O6
四.由示出的化学式知,X、Z可能是B元素含氧酸的多酸盐(或连多酸盐)或代酸盐,而短周期元素能形成多酸盐的有硼、硅、磷、硫,能形成连多酸盐或代酸盐的只有硫.其次,X、Z中B、C的质量比(即原子数比)相同,只有可能是硅的多酸盐(如单链的[SiO3]n2-和环状的[SinO3n]2-或硫的代酸盐和连多酸盐等(如Na2S3O3、Na2S4O6)。再根据X与盐酸的反应,并通过组成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可判断X为Na2S3O3、Z为Na2S4O6。
五.1.3Na2S+As2S5==2Na3AsS4 2.Na2S+SnS2== Na2SnS3 3.Na2S2+SnS== Na2SnS3
六.1.三角锥形; sp2; 不等性
2.CaSO3+2PC15 ===CaC12+2POCl3+SOC12 3.CH3CH2OH+SOCl2 ==CH3CH2Cl+SO2↑+HCl↑ 4.MCln·xH2O+xSOCl2===MCln+xSO2↑+2xHCl↑
5.氯化亚砜与醇、水分子中的羟基作用,生成SO2和HCl; 反应中的其它产物都是气体而逸出; 可在真空中蒸馏而赶掉。
七.A BaCl2; B AgNO3 C AgCl; D Ba(NO3)2 E Ag(S2O3)23-
F BaSO4 G BaS H Ag2S (略)
八.1.(1) (2) 2.(1) H3PO3+2NaOH===Na2HPO3+2H2O (2) H3AsO3+3NaOH===Na3AsO3+3H2O
3.H3PO3与盐酸不反应,H3AsO3与盐酸反应: As(OH)3+3HCl===AsCl3+3H2O
第四节 稀有气体
一.所谈的气体是氩。雷利(Rayleigh,J.W.S)和拉姆赛(Bamsay W.)用光谱法发现了惰性(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20世纪 60年代初制得了这些元素中氙的稳定化合物。如氟化氙XeF2、XeF4、XeF6;氧化物XeO3、XeO4及其衍生物XeOF4。可表示它们性质的反应式为: 3XeF4===2XeF6+Xe
2XeF2+2H2O===2Xe+O2+4HF
XeO3+6KI+HCl===Xe+3I2+6KCl+3H2O XeO4+2Ba(OH)2===Ba2XeO6+2H2O 二.XeF2 (mol)%=25% XeF4 (mol)%=75%
Page 26 of 35
26
第五节 氮族
一.N2O4自偶电离N2O4NO++NO3-,Cu与N2O4反应失电子给NO+,放生成NO和Cu(NO3)2。A、B分别为NO2和NO,C为HNO2。Co(NH3)62+易被氧化为 Co(NH3)63+
,D、F分别是含—NO2-和—ONO-配体的Co(Ⅲ)的配离子。 1.N2O4+2N2H4===3N2+4H2O
2.N2O4中N采取sp2杂化,5个σ键(一个N—N键,4个N—键),一个?86键。 3.Cu+2N2O4===Cu(NO3)2+2NO↑
4.D 为[Co(NO2)(NH3)5]2+ 一硝基·五氨合钴(Ⅲ)配离子 E为[Co(ONO)(NH3)5]2+ 一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配离子
++
二.从NH4的质子传递考虑,酸根接受H的能力将影响接盐热分解温度。 1.NH4Br比 NH4Cl热分解温度更高; NH4H2PO4比(NH4)3PO4热分解温度更高。
2.2NH4Cl+Fe===NH3↑+FeCl2+H2↑ 2NH4Cl+FeO===NH3↑+FeCI2+H2O
3.若HA有氧化性,则分解出来的NH3会立即被氧化。如: NH4NO3===N2O+2H2O NH4NO2===N2↑+2H2O
三.火柴本身包含有氧化剂与还原剂,而普通灭火器的作用是意图隔离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因而成效不佳;猛烈爆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硝酸铵受强热急速分解造成的。
四.1.3 NH2-+NO3-=== N3-+3OH-+NH3 2NH2-+N2O=== N3-+OH-+NH3
2.N3-中N的氧化数为-1/3,N原
-
子均采取sp杂化。N3的等电子体物种如CO2、N2O。
3.HN3:按稀有气体结构计算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n0=2+3×8==26,而各原子价电子数之和nv==1+3×5=16,故成键数为(26一16)/2==5,孤对电子的对数为(16-5×2)/2==3(对)。 HN3的共振结构:
由于N(a)-N(b)键级为1.5,而N(b)-N(c)键级为2.5,故N(a)-N(b)的键长要比N(a)一N(c)的长。
4.离子型叠氮化物虽然可以在室温下存在,但在加热或撞击时分解为氮气和金属(不爆炸),故可作为“空气袋”。
5.可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学反应法,如用分子筛吸附氧;用合成载氧体吸氧或用乙基蒽醇与氧反应生成H2O2等,随后再放出氧。
五.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故n(NF3):n(NO)=3:2 3NF3+5H2O===2NO+HNO3+9HF
六.1.nH3PO4==Hn+2PnO3n+1+(n-1)H2O nH3PO4==(HPO3)n+nH2O
Page 27 of 35
27
2.如右图所示
3.多磷酸根是一种强络合剂,能络合水中的Ca2+、Mg2+,使洗衣粉不怕硬水,所以多磷酸钠起到软化水的作用(软水剂)。
4.洗衣废水中含磷酸盐,在江河湖水中积累成“肥水”,造成污染。
七.1.Ca5(PO4)3F+5H2SO4===5CaSO4+3H3PO4+HF Ca5(PO4)3F+7H3PO4===5Ca(H2PO4)2+HF
2.SiO2+2 Ca5(PO4)3F+H2O==3Ca3(PO4)2+CaSiO3+HF↑
3.A与B不等同,A的肥效高于B。因为晶型的转变是在微粒的不断运动中进行,需要一定能量;α态在固体慢慢冷却过程中,通过微粒的运动逐渐变为β态。若采取用水急冷的办法,水吸收大量热能,α态来不及转变为β态。
++++
八.Na2CO3溶液与金属盐溶液反应可能生成正盐(Mn=Ca2、Sr2、Ba2、Mn2
+
、Ag+等)。碱式盐M2(OH)2CO3(M2+=Mg2+、Be2+、Fe2+、Co2+、Cu2+、Zn2+、Cd2+、Pb2+等)或氢氧化物M(OH)3(M3+=Fe3+、Cr3+、AI3+)。限于中学生知识水平,可设D(即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析出的F为ACO3。金属磷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的PH3(燃点39℃)中含有少量P2H6,后者在空气中自燃生成P4O10和H2O。 A为 Ca 。
九.P2S5+8H2O===2H3PO4+5H2S 2H3AsO3+3H2S===As2S3↓+6H2O
十.As2O3+6Zn+12HCl===2AsH3+6ZnCl2+3H2O AsH3===2As+3H2 十一.2As2S3+9O2==2As2O3+6SO2
2As+3H25O4(热、浓)==As2O3+3SO2↑+3H2O
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AsH3==2As+3H2
十二.1.BiCl3+H2O==BiOCl↓+2HCl
2.不同意。 BiOCl 中的 Cl呈-1价,而次氯酸盐中 Cl为+l价。 3.将BiCl3固体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4. BiCl3与Cl-生成BiCl63-等配离子。
十三.根据元素X的氧化态变化情况可推断其为ⅤA族元素,再由 X(V)的强氧化性,知X为铋。
1.X为铋,Bi其电子构型为:[Xe]4f145d106s26p3 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得: T==1883K时,M=464.9g/mol
Bi的原子量为208.98。在沸点1883K时以Bi2(g)型体存在; T==2280K时,M=209.75g/mol T==2770K时,M=208.7g/mol
故在沸点以上时以Bi(g)状态存在。(略)
3.2Bi+6H2SO4===Bi2(SO4)3+3SO2↑+6H2O Bi+4HNO3===Bi(NO3)3+NO↑+2H2O
Page 28 of 35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