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4:00:22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第II 卷(非选择题,120分)

四、(24分)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惜琼花 张 先

汀蘋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

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

无尽相忆。

(1)词的开头以“汀蘋白,苕水碧”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简要赏析。(4

分)

(2)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小题,每空1分) (1) ,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

原《离骚》)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

密《陈情表》)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

语, 。 (王实甫《西厢记》)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红包的特点。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

40字。(4分)

2016年春节过后,微信红包以爆炸速度红遍网络。“微信红包”在功能设计上遵

循了简单的原则,发送方与接收方通过“微信”进行发送与接收,运行机制较为私密。积累的“红包”绑定银行卡即可提现。微信红包在给诸多“微”民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已形成种种怪象与隐患。“抢红包”已不局限于朋友圈中放松心情、试试手气,有人借各种理由讨要红包,使得原本“你情我愿”的招呼、问候、祝福等人际联系变味;遭遇现实利益的诱惑和“赌徒心理”

2010级高三第1次测试 语文答题卡 第 5 页 共4页

的泛滥,致使不少“微友”的“发红包”“抢红包”游戏,异化为赌博之行径;不法人员盯上了微信红包这个载体,对其使用途径不断“创新”,新型的诈骗陷阱手段花样百出。

17.补写出春联的下联和上联,要求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特点。(4分) (1)上联:送献瑞灵猴看今岁风调雨顺 下联: (2)上联: 下联:诚信吐绿,文明古国谱新篇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古人有名有字,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才有字。 ①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② ,如东汉的张衡,字是平子;也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的朱熹,字是元晦。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陶虎臣 汪曾褀 每到天气暗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 一一磅! ”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阴城是—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 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 城”。 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 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 不但外 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 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 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 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 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 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 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 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 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 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

2010级高三第1次测试 语文答题卡 第 6 页 共4页

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 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 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一一陶虎臣点着焰 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 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 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 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碎辞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一一 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 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 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 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 混曰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 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腹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褀文集》,有删改)

12.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3.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4分)

14.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 “放焰火”的情景? (4分) 15.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题。 (6分)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

以上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高三练习答案

一、语言基础(12分) 1.C

2.A

3.B(逗号改为顿号) 4.B 5.C(A.“自从”放到“新生代农民工”之前。B.成分残缺,承担??任务。D.不合逻辑,“双刃剑”

2010级高三第1次测试 语文答题卡 第 7 页 共4页

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而“圆梦”与“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都是有利的一面。)二、实用文本阅读(9分)

6.C(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7.B(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8.D(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干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 三、古文阅读

9.B(动词,私有,作为个人所有)

10.D(D.“以”均为介词,凭借;A.“之”,助词,的/代词,这些;B.“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而”,表并列/表修饰) 11.B(写艰苦境遇,不是“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四、(24分)

12.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每2处1分,共3分。) 13.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丐”“卒”各1分,整句意思1分)

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被”“材”各1分,反问句式1分,整句意思1分)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客居南京,慧礼和尚跟着我在一起。我赴扬州任职后,慧礼也得到了龙兴寺的寺舍,和他的徒弟每天在寺内讲习他师父的佛经。我曾经外出来南京,探视他,见寺内有数十间低矮的房屋,上面破下面有洞,从旁边走出看后院,都长满了荆棘,看不见院墙。慧礼指着后院对我说:“我将要除掉这些荆棘,在这里建造房屋。即使这样,等房子建成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子孙后代的个人所有。一定会找个能继承我衣钵的人,托付给他。愿意记录这件事来传给后人看,使他们不能占为私有。”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我故意取笑他说:“姑且等到建成了,我再写记也不难。”以后四年,慧礼来我这里,说:“以前想要建造的房屋,总共一百二十间,依靠州里蒋氏的帮助,都已经建成。你何不写文章呢?”咦,为何他有这般才能?

14.(1)【答案示例】描绘出了一幅明丽的画面:汀上蘋花盛开,洁白似雪;苕

2010级高三第1次测试 语文答题卡 第 8 页 共4页

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抓住所给的景物的特点,大体把握其基调,如由“白”与“碧”可知此景为乐景,此情为乐情,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 (2)【答案示例】对比。(1分)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的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3分)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通过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

15.(1)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3)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16.⑴传播迅速;⑵设计简单,运行私密;⑶提现方便;⑷存在怪象和隐患。(每点1分) 17.示例:(1)迎报晓雄鸡盼明朝国泰民安 (2)公正绽蕊,法治中华扬大美 (每小题2分。符合对联对仗工整、末字仄起平收的特点,1分;语意连贯,1分)

18. ①名与字各有用途 ②名和字有意义相同的(每句2分) 五、19.叙写“阴城”的历史和现状,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场景;(2分)渲染荒凉冷落的氛围,暗示人物处境的艰难。(2分) 20.灵活运用淳朴自然的口语,长短句结合,文笔简练;(2分)选取“红”“白”等表色彩的词语,并巧拟比喻,写出了“遍地桃花”鞭的不同凡响。(2分) 21.“放焰火”把故事推向高潮,详写凸显最生动环节,给读者以震撼;(2分)侧面描写(人们的神态、心情和举动)和正面描写(焰火燃放景象)相结合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突出陶虎臣做焰火的才能;(2分)“焰火”的华丽和后文陶虎臣悲惨结局形成映衬,凸显主题。(2分)

22.通过陶虎臣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手艺精妙、与世无争却仍难逃悲惨命运的小人物形象;(2分)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乡镇经济的萧条,百姓生存的艰难;(2分)流露出作者对主人公的为人和才能的赞赏及不幸遭遇的同情。(2分) 六、23、 作文题解:从句意上看,命题者强调的应该是“牛羊的眼光多了”,因为用了“而”字转折,也就是批评“牛羊的眼光多了”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今天”)。那么,“牛羊的眼光”是什么?是把“鲜花”看成“饲料”。“鲜花”这东西因具有色彩、姿态、芳香,一直以来,被赋予了观赏的价值,即审美的价值与象征意味。这是人类所独有的眼光,相对的就是动物即牛羊的眼光,即将之视为饲料,也就是实用的眼光,功利的眼光。这样看,材料指责的就是现实社会登峰造极的功利、势力。我们可以把“鲜花”理解为“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人间真情”等,这样,写作的角度就比较多了。对社会的干预也就可以有多个方向。议论文的写作其实也需要联想,不过都是相应的(相对或相反)逻辑结构的“寻找”,而不同于抒情文字中那样情感结构的“寻找”。但是,都需要活跃的思维。

2010级高三第1次测试 语文答题卡 第 9 页 共4页

搜索更多关于: 最新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第II 卷(非选择题,120分) 四、(24分)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