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
——刘康《西汉“重农抑商”政策:受田制和官营手工业》
材料二 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三 私营手工业……大小不一,但产品专门,产量较稳定,因原料供应和工艺的传授等关系,行业比较集中。……它们的产品除供应本地外,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手工业的中心一般也是商业中心。……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占了流通货物的大部分,供求双方都不可或缺。在手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
——葛剑雄《天命与人事》
(1)根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私营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18.扬州盐商是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
试卷第5页,总6页
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特别是盐商在清康乾时期最为显赫,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明清时期都将两淮盐区的最高管理部门设在扬州,使其成为盐政中心。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
材料二 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三 扬州盐商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积极观念的熏陶和影响,仁爱、忠义、礼和、睿智和诚信并存,在商业行为风格上自成一派。另一方面长期被封建落后思想所禁锢,重本而轻末。
——摘编自朱迪《扬州盐商衰落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文化的积极内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扬州盐商文化的社会影响。
试卷第6页,总6页
1.B 2.A 3.B 4.D 5.C 6.C 7.D 8.C 9.C 10.B 11.A 12.C 13.C 14.C 15.A
16.(1)原因: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较高;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鼓励等因素使得小农经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小农经济就能运作,故其运作成本低。
因素:天灾等自然灾害;战争和社会动乱;国家经济政策和赋税政策。 (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 化趋势。
积极作用:宋代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多样化营生方式的选择,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同时对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7.(1)由非营利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由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
(2)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官员进行管理;实行匠籍制度;技术水平高超。
(3)特点:规模参差不齐,产品产量相对稳定;行业相对比较集中;产品主要用于销售,与商业联系密切。
影响: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密切了经济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试卷第7页,总2页
18.(1)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重视。 (2)丰厚的文化遗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儒雅的文化风尚。 (3)积极影响:促进诚信经营,改善社会风尚。 消极影响:固守传统观念,阻碍经济转型。
试卷第8页,总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