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生物 专题五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
专题五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目标】
1、理解DNA粗提取与鉴定原理
2、熟悉实验课题的操作过程及相关步骤原理
【导学诱思】
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原理
1、提取原理:①DNA与杂质在不同浓度的 中溶解度不同,在 溶液中溶解度最低;②DNA (能,不能)溶解于酒精溶液,而蛋白质 (能,不能)溶解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特点能将DNA和蛋白质分离;③蛋白酶能水解 ,
o
但是对 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C的高温,而DNA在 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 ,但对DNA没有影响。可以利用升高温度、添加洗涤剂、加入蛋白酶等方法进行提取除杂。
2、鉴定原理:在 条件下,DNA遇 会被染成 色,因此该试剂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设计流程
(1)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 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 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思考:在本实验材料选取时,有人建议使用鸡的红细胞,但也有人建议使用哺乳动物猪的红细胞,你觉得哪种材料更好?说说其中的道理。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释放):如果使用的是鸡的红细胞,怎样才能使其破碎?如果使用的是植物细胞呢?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
(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纯化):阅读课本的三个方案,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4)DNA的析出与鉴定: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 、冷却的 ,静置 ,溶液中会出现 ,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 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 。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 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
1
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 。
三.本实验操作提示
①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 ,防止 。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 、 ,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地操作。②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 ,以免 ,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③二苯胺试剂要 ,否则会影响鉴定的效果。 [问题探讨]
1、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蒸馏水,这两次使用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本实验为什么要用冷却的酒精?预冷的酒精溶液有以下优点?
3、本实验使用了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请根据教材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图思考:
①在什么浓度下,DNA的溶解度最小?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如何变化的?
②如何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在盐溶液中溶解或析出?
5、制备鸡血细胞液时,在新鲜的鸡血中加入柠檬酸钠的原因是什么?
6、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为什么要选用塑料容器?
7、本实验中有三次过滤:⑴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⑵过滤含粘稠物的0.14mol/LNaCl溶液⑶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NaCl溶液。这三次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8、你认为从细胞中提取某种蛋白质与提取DNA一样容易吗?为什么?
【反思总结】
2
【高考、模拟题回放】
1、(201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二次凋考)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除下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但实验结果却不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材料选择错误的组别是丙
B.沸水浴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的组别是甲、丁
C.甲组实验现象差的原因是25℃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差 D.乙组实验不成功仅因为在鉴定时加入了双缩脲试剂 2、(2010·江苏高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l0 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一20℃条件下保存24 h。 DNA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人研钵中,各加入l5 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人10mL滤液,再加人20 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 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mol/L 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①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
②针对结论I.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
3
【巩固训练】
1、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充分理解DNA的盐溶液是0.14mol/L的NaCl溶液
B.实验中提取较纯净的DNA利用了DNA不溶于酒精的特点 C.对最后提取出的DNA用二苯胺试剂鉴定时不需要加热 D.实验操作过程中先后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相同
2、在研究DNA的基因样本前,采集来的血样需要蛋白水解酶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除去蛋白质。用蛋白水解酶处理血样的目的是( )
A.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 B.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除去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D.除去血细胞中的所有的蛋白质,使DNA释放,便于进一步提纯 3.与析出DNA粘稠物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操作时缓缓滴加蒸馏水,降低DNA的溶解度
B.在操作A时,用玻璃棒轻缓搅拌,以保证DNA分子完整 C.加蒸馏水可同时降低DNA和蛋白质的溶解度,两者均可析出 D.当丝状粘稠物不再增加时,此时NaCl的浓度相当于0.14mol/L 4.洗涤剂能够瓦解( ),但对DNA没有影响。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5.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 )会被染成蓝色。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二苯胺
6.在DNA提取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试管和烧杯,目的是( )
A.不易破碎 B.减少提取过程中DNA的损失 C.增加DNA的含量 D.容易洗刷 7.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最小的是( )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使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
C.在“析出DNA粘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粘稠物不再增加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E在DNA的溶解和再溶解时,要充分搅拌
8.DNA的粗提取中,将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 ),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
A.0.9%的NaCl B.0.14mol/L的NaCl溶液 C.质量分数15%的HCl D.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9、在向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A、加快溶解DNA的速度 B、加快溶解杂质的速度
C、减少DNA的溶解度,加快DNA析出 D、减小杂质的溶解度,加快杂质的析出
10、去除滤液中的杂质时,直接在滤液中加入嫩肉粉,利用嫩肉粉中的( )分解蛋白质。 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木瓜蛋白酶 D、肠肽酶 11、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
A、防止凝血 B、加快DNA析出 C、加快DNA溶解 D、加速凝血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