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盾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 图文
图4.4-1 主驱动扭矩转速曲线图
4.3适应性分析
我项目部于2014年6月28日在地铁公司的组织下,邀请来自广州、深圳、西安等地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召开了ZTE6250型土压平衡盾构机的适应性、可靠性的评审会,经专家组认真评审,一致认为该盾构机适应于本工程施工需求。
图4.3-1 盾构机适应性、可靠性评估专家评审意见表
21
五、盾构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1盾构始发及接收风险 5.1.1始发及接收端头概述
本区间隧道右线自李家村站始发至大唐芙蓉园站接收出井,共6次始发、6次接收,各始发、接收端头加固情况如下表:
表5.1-1 各始发、接收端头井加固情况
名称 李家村南端头始发井 后村站北端头井 后村站南端头井 大雁塔站北端头井 f6暗挖区间接收井 f6暗挖区间始发井 f7暗挖区间接收井 素混凝土墙 f7暗挖区间始发井 f8/f9暗挖区间接收井 f8/f9暗挖区间始发井 大雁塔站南端头井 双重旋喷桩 大唐芙蓉园站接收井 采用间距600x600mm,Φ800mm双重旋喷桩进行加固;加固范围为宽12m,长8m;始发及到达前对端头加固的进行钻芯取样,旋喷桩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渗透系数小于10-7cm/s 厚1200mm、C20素混凝土墙+降水方式加固;在隧道二衬施工前进行施工,在盾构机始发及到达前进行降水、水位监测。 加固形式 加固方法及范围 采用Φ1000@1250mm、C20素混凝土桩+降水方式加固;加固范围区间隧道拱顶以上3m,区间隧道底素混凝土桩加固 部一下2m采用C20混凝土;隧道拱顶以上3m到原地面采用C10混凝土。 5.1.2风险点分析 (1)盾构始发及到达前,及时的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防止出现涌水涌泥等现象。
5.1.3应对措施
(1)盾构机在始发接收时,依据车站及暗挖区间现有的降水井对始发及接收端头井进行降水,井深设计深度为区间底以下10m,井间距8-12m,降水井成孔直径为800mm,井管直径为600mm,四周填筑100mm厚豆石,盾构始发及到达前1个月开始进行抽 排地下水。
22
(2)待降水降至区间底以下1m后,盾构在始发前一周(或盾构到达前十环),沿洞门环向打设9个探水孔,检测端头降水效果,如探孔内存在少量地下水,且单孔流量不超过30L/h,且无流沙、突泥等现象,可断定该端头地层稳定,具备始发或接收条件可进行洞门围护结构破除。如出现大量明流水或涌泥现象,则采取注浆加固等措施,水位探孔布置示意图。
R2500
图5.1-1 水位探测孔示意图
(3)盾构机距离洞门50m时进入到达段掘进段,掘进参数为:掘进速度15-25mm/min;推力800t以下;土压0.2-0.22;刀盘转速0.6r/min;注浆量6-7方。在距离洞门20m时调整同步注浆凝结时间,凝结时间控制在1.5-4h,到达前10环时进行洞内二次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及时形成止水环,阻断地下水流向盾构机刀盘。
(4)在盾构到达前十环时,安排专人对地面、掌子面情况进行监控,随时与监控室和盾构操作手保持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掘进参数。
(5)盾构机接收前及时安装洞门密封装置并用钢丝绳将折页压板拉紧,使其尽量压紧帘布橡胶板,防止洞门泥土及浆液漏出。盾构机顶到接收井围护桩或素混凝土墙时用10#槽钢将管片拉紧,以防盾构机顶出掌子面后无阻力使管片松弛。
5.2盾构区间下穿管线 5.2.1下穿管线概况
后李区间隧道里程YDK13+081.11—YDK12+782.255段下穿沿雁塔路方向的排水管线,排水管直径为DN800mm、DN1200mm,材质为砼,埋深为3.35-4.38m,距右线区间中线0.8-2.65m,区间隧道拱顶埋深为10.09-13.65m。
23
5.2.2风险点分析
盾构机穿越地下管线时对土体扰动过大,地下管线会发生隆起或沉降,使管线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管线开裂。
5.2.3应对措施
(1)首先在沿管线方向埋设地面沉降监测点并读取初始值,在盾构机穿越该管线时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监控量测,并及时将数据处理后反馈至总工及盾构队队长,以便及时调整掘进参数。
图5.2-1排水管线与地层位置关系
(2)盾构机穿越前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保养,确保盾构机在施工时设备的良好运转;
(3)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推力保持稳定,匀速前进避免扰动周边土体。 (4)盾构机通过时每环出土量人工进行计量,根据出土量及时调整同步注浆量;
(5)盾构隧道成型后,及时进行二次补浆,控制二次沉降。 5.3盾构下穿南二环立交及大环河箱涵 5.3.1下穿南二环立交及大环河概述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