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统计学(个人整理)
1、绝对误差是测量值对真值偏离的绝对大小,因此它的单位与测量值的单位相同。 2、相对误差则是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因此它是一个百分数。一般来说,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的可信程度。相对误差等于测量值减去真值的差的绝对值除以真值,再乘以百分之一百。 3、系统误差是由一些固有的因素(如测量方法的缺陷)产生的,理论上总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消除。如天平的两臂应是等长的,可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相等的;天平配置的相同质量的砝码应是一样的,可实际上它们不可能达到一样。
4、随机误差是由于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和不定误差)。
5
第二节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一、疾病统计的意义 疾病统计(morbidity statistics)从数量方面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分布的特点与规律,为病因学研究,为防治疾病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疾病统计资料的来源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疾病报告和报表资料 2.医疗卫生工作记录 3.疾病调查资料 三、疾病和死因分类
疾病和死因的分类是按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 目前正在使用的版本是ICD-10。见有关书籍。 四、常用疾病统计指标 1.反映疾病发生水平的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
(2)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2.反映疾病构成情况的指标
3.反映疾病危害程度和防治效果的指标 (1)某病死亡率:见死因别死亡率。 (2)某病病死率(case fatality)
(3)治愈率(cure rate)
(4)有效率
6
(5)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病人能活到某一时点的概率。常用于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或预后估计。 (五)、残疾统计 1.残疾的定义及分级
残疾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分为功能、形态残疾
(impairment)、丧失功能残疾( disability)和社会功能残疾(handicap)三个此次。
2.残疾的常用统计指标 (1)残疾患病率
(2)残疾构成
7
第一节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一、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1.来源于人口普查资料 2.来源于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3.来源于人口抽样资料,包括生命时间登记、人口迁移变动登记、户口登记等途径。
二、人口数与人口构成 (一)人口总数
人口总数(Population)一般指一个国家或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一般采用一年的中点,即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刻统计。 (二)人口构成及其分析
1、基本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性别和年龄,用以描述人口构成情况。
2、人口年龄构成指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人口年龄构成的基础上,可以导出许多有用的描述人口状况的指标,比如: (1)人口系数
1)老年(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表明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群的健康水平。
2)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越大,表明人口中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越大,人口越年轻。该指标主要受生育水平的影响。
(2)负担系数又称抚养比或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负担系数包括三个指标:
总负担系数=
少年儿童负担系数=
老年负担系数=
(3)老少比:是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之一。 老少比=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