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十首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杜甫的资料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学生读。
背景资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诗人“生平第一快诗”。唐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杜甫一家被迫流落在剑门关外,日子过十分清苦,他忧国忧民,整天愁眉苦脸,毫无精神。 当他知道官兵收复了河南河北后,往日愁眉苦脸的样子一下子就没了,他喜极而泣。于是,杜甫挥笔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师:请大家看着大屏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先来听老师范读一遍,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3、师范读。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漫卷”(juǎn)。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 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
(一)师:刚才大家自学得都很认真,相信这首诗也难不住大家。(出示诗句)谁愿意解释前两句诗:
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指名说)
1. 初闻:刚刚听说。
2. 涕泪:指因欢喜而落泪。
古诗意思: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初闻此讯,止不住的眼泪洒满了衣裳。 3. 师出示答案,生齐读。
B. 出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指名说) 1.却看:再看。
2.妻子:妻子和孩子。
3.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4.漫卷:随意把书卷起。
5.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古诗意思: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她们的愁容都消失了,我胡乱地收着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引导学生说出:抒发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6.师出示答案,生齐读。
C.出示: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古诗意思: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乡。
2.师出示答案,生齐读。
D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即从:立即从某地到某地。 2.穿:穿越。 古诗意思:我想象着立刻出发,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一路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再前往洛阳,回到自己的故乡。
师:“即从……穿……”“便下……向……”用了好几个地名,但不啰嗦,更能体现出作者急切返乡的异常欢快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同桌相互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师总结:
全诗情感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初闻涕泪满衣裳”,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狂喜欲绝的感情。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作者用“忽”、“初”、“却”、“须”等虚词贯穿全诗,使诗文折转自然,舒缓自如,生动活泼。那么再让我们来感受那浓浓的爱国之情。要求:注意诗中重读的地方,停顿和语速。
1、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师:大家读得真好。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里去吧。 指名背—带感情—指名背 六、当堂训练:
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吧!
比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坐姿端正。(交给组长,交给老师) 七、作业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就请同学们课外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放歌须纵酒
强烈的爱国之情 极度的喜悦心情
教学反思:
8、己亥杂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8课古诗《己亥杂诗》。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作者是(清)龚自珍(板书)。谁能解释一下诗的题目: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龚自珍的资料(出示)学生读。(教师强调,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2、师:请大家看着课本,我们先来听老师范读一遍,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3、师范读。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己(jǐ)、恃(shì)、喑(yīn)的读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一)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
生自学,教师巡视。 (二)检测
师:刚才大家自学得都很认真,相信这首诗也难不住大家。
A、1.(出示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谁愿意解释前两句诗(指名说),九州:中国。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2.指名说古诗意思: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3.师出示答案,生齐读。
师: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希望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这说明什么?生:希望改变现状。(师板书:希望改变现状) B、出示第三、四句(出示课件)(指名解释)
1. 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降:降生。
2、.指名说古诗意思: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3.师出示答案,生齐读。 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师板书:期待人才辈出)
过渡语: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理解了诗意后让我们再来读诗,看谁能读出作者的强烈愿望。
要求:注意诗中重读的地方,停顿和语速。 4、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师:大家读得真好。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里去吧。 指名背—带感情—指名背。 五、当堂训练
大家背得可真好,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吧! 比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坐姿端正。
1、同桌对改。 2、自己更正。 3、交给老师。 六、作业
背诵《己亥杂诗》第五首,并收集整理《己亥杂诗》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七、板书设计:
8、 己亥杂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