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十首教学设计
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7、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当堂检测:
1.背诵这首诗。
2.课后搜集杜甫的诗,下节课朗诵给同学们听。看谁读的最好。 六、小结 七、作业
把诗歌改成小散文。 八、板书设计:
花多美 江畔独步寻花(愉悦) 蝶舞 莺啼 教学反思:
5、石灰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石灰吟》。 2、理解重点字词意思,概括总结诗句意思。 3、理解诗意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背会古诗,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 解题及作者简介: 2、 学生齐读目标。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 出示作者间接资料
2、 听录音,进行赏析。
3、 学生朗读:指名读、领读、齐读、小组读。 三、出示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并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回答的准确)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学生回答,不足补充。
前两句写出了石灰的品质: 坚贞不屈 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为国为民的志向:堂堂正正 3、 总结诗意,体会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在人生的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四、 课堂检测:
1、 赛读:注意诗中重读、停顿、语调、语速。 2、 背诵:学生自背、有感情背、指名背。
五、 拓展: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顾所学有关的借物言志的古诗和句子。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位鬼雄 六、默写古诗:要求写字端正,准确,坐姿端正. 七、作业:搜集一些咏物的古诗句。 八、板书设计:
石灰吟
品质----------坚贞不屈
借物言志
志向----------堂堂正正、清清白白
教学反思:
6、竹石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竹石》。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背会古诗,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竹石》。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作者是(清)郑燮(板书)。
2.)出示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竹石》。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答: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王安石的资料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学生读。
2.解题: “竹石”指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竹石》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有竹有石,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3、欣赏录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
1、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测
(1)指名学生回答问题,不足补充
咬定:比喻根扎的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磨:折磨
坚韧:坚定,强劲 尔:你
(2)总结诗句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意思: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众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思想感情:作者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的坚忍不拔,表现了诗人那种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师板书: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并点出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检测(背诵)
师:大家读得真好。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里去吧。 指名背—带感情—指名背
1、学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背诵 五、当堂训练
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吧! 比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坐姿端正。 1、学生上堂板演 2、纠错更正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将这首古诗写成一篇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
6、竹石
咬定 千磨万击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 (咏物明志)
教学反思: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7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作者是(唐)杜甫(板书)。谁能解释一下诗的题目:闻 :听说。官军:唐王朝的军队。(师补充说明: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763年被官军收复。) 2、出示目标和重难点。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了解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