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和反思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学习并传承富兰克林的精神,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简朴凝练、准确明了的语言风格。
3、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从生活细小处所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2、把握传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 2、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励、导入新课
1、用一句话给幸福下定义。幸福是什么?
2、围绕“幸福”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参考资料 1)幸福
只不过是对待生活的一种心态 当你感到心理平衡的时候
幸福正悄悄地蹲在你的口袋里呢
2)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3)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3、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作者简介
1、 谁能介绍一下富兰克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补充:富兰克林生平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他以仅读过
1
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2、听完了老师的关于富兰克林的介绍与你们预习时的感觉相比较一下这是同一个人吗?(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原因的兴趣) 三、整体把握
1、请你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事情上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
(1)铺好城市路面(2)改进路灯形状(3)建议清扫街道
2、根据刚才的分析,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不作重点,简单带过) 3、自传体的文章注重细节描写,试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是一个非常注重细小之处的人。
明确:(1)P65页第一段;
(2)P66页第三——五段; (3)P66页第二段;
4、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你认为这些细小琐碎得似乎不值一提的事情有必要写进自传吗?
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其实往往是小事才体现大智慧,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 四、鉴赏语言风格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试跟原文(P66页第二段“一天早晨??像大病初愈似的”)作比较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送的早晨,我在整齐、平直的克莱文大街上,看见了一位脸色苍白、身体羸弱的老妇人。看上去她象大病初愈似的。我看见她正在用一把桦树枝做成的,很结实耐用的扫帚在清扫街道。她清扫街道时,很仔细认真,生怕扫少了点什么似的。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分析写传记时的语言风格,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掌握如何集中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明确:表达方式不同:原文用叙述,而改写文段多用描写,两相比较原文显得准确明了,符合传记的文体要求;两段文字的侧重点不同:原文侧重于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大街扫得很干净,改写的文段侧重于老妇人如何认真地打扫。 五、作业
1、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的自传内容,给富兰克林写一份自我简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字。
2、明天上课前10钟交流大家的作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很好的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多学生写出、说出了自己对于幸福的体会和理解,而且都谈得特别好。我自己写的一段话也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情绪阅读课文,走进富兰克林。本节课的目标也达到预期,课堂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请你找出全文的主旨句。2、本文写了传主哪几件事情?3、你从中看出传主怎样的性格特点?4、你认为这些细小的事情有必要写进自传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整理答案,很多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出答案来并加以归纳和提炼,让学生形成书面的答案也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这次放手给学生,让我感受到学生的能力
2
其实是不错的,真正动起了脑,课堂还是应该把主动性还给学生。但个别学习不自觉的学生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在以后实践中,应该通过别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鉴赏语言风格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体会比较深刻,通过比较一目了然,这种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尝试。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