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模电总结复习资料(必要的)

模电总结复习资料(必要的)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31:14

模电资料

三章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 ----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阳

2.特点---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最低;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与基区接触 面积较小;集电区掺杂浓度较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大。 二.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 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

2. 三极管内各极电流的分配

*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表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式子

称为穿透电流。

3. 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同二极管。

* 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管压降,用UCES表示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4. 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动。

温度升高ICBO、 ICEO 、 IC以及β均增加。 三. 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

1. VT、 VCC、 Rb、 Rc 、C1、C2的作用。 2.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 四.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 直流通路与静态分析

*概念---直流电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开路。 *作用---确定静态工作点

*直流负载线---由VCC=ICRC+UCE 确定的直线。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改变Rb :Q点将沿直流负载线上下移动。

2)改变Rc :Q点在IBQ所在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上移动。 3)改变VCC:直流负载线平移,Q点发生移动。 2. 交流通路与动态分析

*概念---交流电流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路。 *作用---分析信号被放大的过程。

*交流负载线--- 连接Q点和V CC’点 V CC’= UCEQ+ICQR L’的 直线。

3. 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 (1)截止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低

*失真现象---NPN管削顶,PNP管削底。 *消除方法---减小Rb,提高Q。 (2) 饱和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高

*失真现象---NPN管削底,PNP管削顶。 *消除方法---增大Rb、减小Rc、增大VCC 。 五章。一效应管类型

二效应管加压

N沟+正,P沟+反,耗尽型+正、反或不加。

七章.一.什么是反馈?有关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1将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 的方式和路径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作为输入信号的一部分,这个作用过程叫 反馈 。

2按反馈信号的成份分类,反馈可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反馈信号中只有直流而无信号

(交流成份)称为直流反馈,反馈信号中只有信号而无直流称为交流反馈。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放大器的工作点,交流负反馈可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的判断方法。判断反馈信号成分首先要找出反馈元件,看反馈信号能否通过。

3按反馈的信号极性分类,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或同相,则两种信号混合的结果将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大于输出信号,这种反馈叫正反馈 。正反馈主要用于信号产生电路。反之,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反或变化方向相反(反相),则叠加的结果将使净输入信号减弱,这种反馈叫负反馈放大电路和自动控制系统通常采用负反馈技术以稳定系统的工作状态。

4按反馈信号的 取样方式 分类:从放大器的输 出端看,反馈网络要从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中取 回反馈信号,通常有两种取样方式。按取样方 式的不同,反馈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a) 电压反馈 : 馈。反馈信号取自 输出电压 或者输出 电压的一部分(与输出电压成比例)。(b) 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取自 输出电流 或者输出 电流的一部分(与输出电流成比例)。 5从放大器的输入端看,反馈网络产生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混合产生净输入信号,按反馈信号与输 入信号的 混合方式 分类,反馈可分为并联反馈和串联反馈。判别F的输出端与A的输入端的连接方式: 并联的称为并联反馈;串联的称为串联反馈。 二.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 3. 扩展频带

4. 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 5. 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1+AF倍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1+AF倍 三.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

2.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

八章一. 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1.甲类工作状态

o

导通角为360,ICQ大,管耗大,效率低。 2.乙类工作状态

o

ICQ≈0, 导通角为180,效率高,失真大。 3.甲乙类工作状态

导通角为180~360,效率较高,失真较大。 二.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 问题的提出

在两管交替时出现波形失真——交越失真(本质上是截止失真)。 2. 解决办法

?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OCL----利用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上的压降产

生偏置电压。

动态指标按乙类状态估算。

?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OTL----电容 C2 上静态电压为VCC/2,并且取代

了OCL功放中的负电源-VCC。

动态指标按乙类状态估算,只是用VCC/2代替。

九章.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1. 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人为的直接引入正反馈)

2.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

即幅值平衡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起振条件:

幅值条件 : 相位条件:

十章.直流电源

电源变压器:将电网交流电压变换为符合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

? 整流电路:将正负交替的交流电压整流成为单方向的脉动电压。 ? 滤波电路:将交流成分滤掉,使输出电压成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 ? 稳压电路:自动保持负载电压的稳定。

oo

搜索更多关于: 模电总结复习资料(必要的)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模电资料 三章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 ----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