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2)
利用导游的方式引入课题,既扣住了本课要学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根据不同的提问读句子。 2.积累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读两个句子,请同学们认真听,你觉得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他是北京人。②他是北京人。 学生回答。
师:第①句老师重读了他强调的是人物,是谁。第②句重读的是北京,强调的是哪儿。
下面有个句子,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进行新课。(课件出示)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1.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学生读。
参考: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种子睡在哪里? 学生读。
参考: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3.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学生读。
参考: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4.练习。(课件出示)
请根据提问,将下面该重读的部分打上着重号。 我今天有语文课。
①(谁今天有语文课?)我今天有语文课。 ②(你哪一天有语文课?)我今天有语文课。 ③(你今天有没有语文课?)我今天有语文课。 ④(你今天有什么课?)我今天有语文课。 5.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出示)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①借助拼音读古诗。 ②简介作者(课件出示4)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
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③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5)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④学生读读背背。 ⑤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子的读法,还学习了三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朗读中运用老师讲解的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努力积累祖国的经典文化之一古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笋芽儿》。
2.分享有趣的儿童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春笋图,春天到了,春雨沙沙,笋芽儿从土里钻出来啦,我们看看笋芽儿是怎样钻出来的,她又经历了什么。
二、进行新课。(课件出示) 笋芽钻出地面前: (一)感知春雨的关爱
1.下面就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笋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关心和帮助笋芽的?找到后和你同桌说说!
汇报:先遇到的是春雨姑娘,在第一自然段,(生读)[板书春雨]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因为笋芽正在沉睡中,她怕惊醒笋芽。
2.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是沉睡呀?春雨姑娘怕吓到沉睡中的笋芽,只能低声呼唤。
3.大家再想象一下,春天的细雨如果落在我们的脸上,我们的手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柔、柔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