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盂县方言古语词研究

盂县方言古语词研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23:57:59

盂县方言古语词例释

范培青 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较系统地列出了盂县方言的古语词概况,并按照古语词的时期进行分类,分为盂县的上古、中古、近代古语词,对每个古语词的出处、意义进行罗列,最后概括出盂县的古语词特点。 关键词:盂县方言;古语词

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分支,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各地方言的参与和贡献。同时, 方言也以各种形式传承着民族共同语, 方言古语词主要指古今意义差异较大, 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古语词。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隶属于阳泉市,地处太行山西侧, 属于晋语区并州片,本文主要依据2009年出版的《盂县方言研究》的词汇表总结分析而成。

一、盂县方言中存在古语词的概况 汉语史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这里所说的古语词是指现在普通话不存在,但是方言里仍然活跃,而且意义与古汉语一致的词语。

1、上古(先秦两汉)

(1)保留上古词语的本义及引申义的单音词例

捥v?53 《集韵●緩韵》捥,取也。《墨子间诂卷十一》郑注土丧礼云‘手後节中也,古文‘■作捥。’”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毕云:“当为‘者’。”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言为人所持执,不能自免。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这里是说“捥”本义是“腕”的意思,在危急时刻弃小而取大也,于是就引申为“取”的意思,而在盂县方言中“捥”是拔、取的意思,取自捥的引申义。

咥 ti??22《广韵》徒結切,入屑定。质部。意为“咬”,《广雅●释诂三》:“咥, 也”。《易●履》:“履虎尾,不咥人。”《聊斋志异·卷五》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咥噬,虎入,殊不他顾,蹲立门中。在盂县方言中“咥”的意思是美美的吃,是在原古意的基础上又加以引申,由“咬”发展为“吃”,而在普通话里这个词已经基本上不用了。

褿??ɑu22 《广韵》昨勞切,平豪从,幽部。意思是衣未及时浣洗,《集韵●豪韵》:“褿,衣失浣。”盂县方言中褿指衣服脏了,没有洗,这在晋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如:“看你的衣裳也褿了,快拿去洗洗。” 擩zu53 《广韵》而遇切,去遇日。【擩 】手进物。《广韵●遇韵》:“擩,手

进物也。”古籍中举例如下《仪礼 公食大夫礼》取韭菹以辩。擩于醢上豆之闲祭。《新唐书卷一二》诸太祝迎馔于阶上设之,乃取萧、稷、黍擩于脂,燔于炉。《十诵律卷第三十七贼主作是念》我用是活为。一人杀灭千人。即起著杖捉弓擩箭。在盂县方言中“擩”就是把手插进去的意思,例如:“擩进去”。

瓢p?iau22 《广韵》符宵切,平宵並,宵部。古义剖葫芦做成的舀水、盛酒器,也泛指匙、勺之类。《论语卷三雍也第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举例。贤哉,回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一》以手掬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水浒传·第十六回》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在现在社会中我们已经不再使用葫芦做成的盛水的容器,瓢这一的词汇及意义也渐渐消失,但是在盂县方言中,仍人把舀水的工具叫做“瓢”,可能是金属做成的,也可能是其他材料做成的,但是保留原来瓢的模样。

(2)保留上古词语的本义及引申义的双音词例

天河t?i?412x?o22 古义中“河”有银河的意思,后来“天河”即为今天所说的银河,而银河的来历与牛郎织女的传说而来,所以古籍中的天河总会与牛郎织女写在一起举例如下:《后汉书卷四●汉宫阁疏》曰:“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之象也。”云汉,天河也。《齐谐记》谓‘天河东有织女,天帝之女,因机杼劳苦,天帝怜其独居,使嫁与河西牵牛之夫,嫁后废女工,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一年只会一度’。在盂县方言中称“银河”仍然为“天河”,显然是保留了上古时期的古语词。

蚍蜉p?i22fu22 蚍,《广韵》房脂切,平脂并,脂部。蚍蜉,一种大蚂蚁。《楚辞卷第十一》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蝼,蝼蛄也。蚁,蚍蜉也。裁,制也。所以蚍蜉就是蚂蚁的意思。再如《<⿱巩石>溪诗话·卷二》自退之为“蚍蜉撼大木”之喻,遂使後学吞声。《歧路灯第八十九回》虽说蚍蜉无伤于大树,这积羽亦可以压舟。不如暂且不认族谊,以固其父子自立为贵之心。这个词在古语中常常见到,但在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但是在盂县方言中仍然叫蚂蚁为“蚍蜉”。 星宿?i412?i?u55《广韵●青韵》:“星,星宿。”指二十八星宿之一或二十八宿的泛称,《史记卷四一 世家第一一》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这个词仍然在盂县方言中存在,并且扩大为星星的意思。

觳觫xu??22su??22 恐惧、颤抖的样子,《孟子卷一梁惠王章句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二十》且赤子不入井,牛不觳觫时,此心何之?须常妆个赤子入井,牛觳觫在面前,方有此恻隐之心;无那物时,便无此心乎?

2、中古(魏晋南北朝至晚唐五代)

保留中古词语的本义及引申义的单、双音词例

餱x?u53 (做卤的过程)

《爾雅●釋言》餱,食也。《廣韻●侯韻》餱,幹食。在古籍中最早找到魏晋时期的例子,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七》乐我稷黍。爰有樛木。重阴匪息。虽有餱粮。饥不遑食。望城不过。《玄怪录卷三》无何与汉江鬼愁潭老蛟还往,常与觇船。舸将至,俾他覆之,以求舟中,餱粮,以养孙息。《清史稿卷一○○》以布易彼粟,篚筐为乾餱。士饱马亦腾,气已无诸酋。在古语里“餱”是指干粮,那么在盂县方言中又把这种意思进一步缩小(做卤的过程),特指为一种加工粮食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意思都有联系,是同源关系。 小子(男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古时期,但是含有不敬、谦称、怒而直呼的意味如《抱朴子·附录一》丑虏未夷,天下多事,国家方欲明赏必罚,以彰宪典,小子岂敢苟洁区区之懦志,而距弘通之大制,故遂息意而恭承诏命焉。但是慢慢的这样的意思发生演变,于是专指较年轻的男子,例如《三国志卷四 魏书四》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

不拘p??22-53?y412 (不管)

在上单音节占主要地位的上古时期“不”与“拘”是两个词,但是随着这两个词常常连用就变为一个词,并有了固定的意思,如:

《魏书卷六九 列传第五七》既失之在始,庸可止乎?愚谓自今已后,荆、扬、徐、豫、梁、益诸蕃,及所统郡县、府佐、统军至于戍主,皆令朝臣王公已下各举所知,必选其才,不拘阶级。《续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三》朝廷虽许仲淹存鄜延一路示招纳意,仍诏仲淹与夏竦、韩琦等同谋,可以应机乘便,即不拘早晚出师。《绮楼重梦第三十回》淡如道:“猜着的人捧了酒,不拘飞送那一位,须要叫声‘心肝亲娘’,那人须就着他手里喝干。若不肯喝,便是梗令。定要罚三大杯。” 铁匙 t?i??22s?22

《抱朴子·内篇卷之十六》成都内史吴大文,博达多知,亦自说昔事道士李根[六],见根煎铅锡,以少许药如大豆者投鼎中,以铁匙搅之,冷即成银。

《庸闲斋笔记·卷五》众客皆先饮果茶,杯放铁匙一枚,果有胡桃、榛瓤之属。 《云笈七签·卷七十六》取铅十斤,汞一斤,以器,微火熔之,用铁匙掠取其黑皮,直令尽。

说合su??22-55x??53(劝告、介绍、说亲)

《隋书卷五一 列传第一六》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迥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彭公案第一百七十回》余化虎这才派人传令:“咱们带上五百家将到那里给他们说合,如金清不允再说。”调齐了兵船,听探子一报。 寻见?i??22?i?55(找见)

《汉书卷七五》寻见汉家有中衰阸会之象,其意以为且有洪水为灾,乃说根曰 《南史卷三○ 列传第二○》敬容寻见东宫,简文谓曰:“淮北始更有信,侯景定得身免。《全宋词 欧阳修 一斛珠》愁肠恰似沈香篆。千回万转萦还断。梦中

若得相寻见。却愿春宵,一夜如年远。《今古奇观第三十六卷》心生一计,瞒了母亲,径到大宅里去,寻见了哥哥,叫声:“作揖。” 轻省??i??412s??53(很轻)

《三国志卷二五 魏书二五》今若有人来告,权、备并修德政,复履清俭,轻省租赋,不治玩好,动咨耆贤,事遵礼度。《全宋词 刘克庄》抽还手版,受用处、十分轻省。《全元杂剧·王晔·桃花女破法嫁周公》近因年老,做不得甚么重大生活,只教他管铺,无非开铺面,挂招牌,抹桌凳,收课钱,这轻省的事。 《明史卷一五四》上疏言:“交址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红楼梦·第二十回》至次日清晨起来,袭人已是夜间发了汗,觉得轻省了些,只吃些米汤静养。

3、近代(宋、元、明、清) 近代以来,新的词语尤其是双音节词的大量出现,盂县方言保留这个时期的古语词也非常的丰富,单音词非常少,所以以下分类按照词性来分,括号内的解释是盂县方言词的意思,与其在古语词中意义一致,古籍例句都按照时间先后来列举,第一个例句往往是词语最早出现的地方,如下:

(1)动词 待见ta?55t?i?55-53(喜欢)

《全元杂剧》自从许州拐了李四的浑家,起初时性命也似爱他,如今两个眼里不待见他。

《红楼复梦第六十三回》明摆着谁还待见我,到这门子里来,也是白碰钉子。 熘li?u (做饭的一种方法)

《三侠剑第五回》杨香五怕他听见,故意与他开玩笑,说道:“这个熘里脊真是两味的,这碟可是我自己吃。”金头虎说道:“你要自己吃,我将菜都倒在一个碗里,我自己吃大杂烩。” 打眼tɑ53-412?i?53 (引人注目)

《二刻拍案惊奇 卷五》大宅门中衙内,穿着齐整还是等闲,只头上一顶帽子,多是黄豆来大不打眼的洋珠,穿成双凤穿牡丹花样,当面前一粒猫儿眼宝石,睛光闪烁,四围又是五色宝石镶着,乃是鸦青、祖母绿之类,只这顶帽,也值千来贯钱。

盘脚p??22?y??22(把脚蜷回来坐)

《元朝秘史卷二》说讫,盘脚坐着,等他的箭。帖木真两兄弟,自前自后,将别克帖儿射死了。

《五美缘 第四十回》汤彪上岸也挤在里面观看,走到船行门口,抬起头来心中大惊,见那大汉脚镣手扭,盘脚坐在柜上,分明是常大哥的模样。 筛酒sɑ??i?u(热酒)

《颜氏家训集解卷第四》击牛酾酒,太平广记作‘必击牛酾酒延之’。史记李牧传:‘日击数牛飨士。’诗小雅伐木:‘酾酒有藇。’释文引葛洪云:‘酾谓以筐■

412

53

55

搜索更多关于: 盂县方言古语词研究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盂县方言古语词例释 范培青 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较系统地列出了盂县方言的古语词概况,并按照古语词的时期进行分类,分为盂县的上古、中古、近代古语词,对每个古语词的出处、意义进行罗列,最后概括出盂县的古语词特点。 关键词:盂县方言;古语词 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分支,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各地方言的参与和贡献。同时, 方言也以各种形式传承着民族共同语, 方言古语词主要指古今意义差异较大, 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古语词。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隶属于阳泉市,地处太行山西侧, 属于晋语区并州片,本文主要依据2009年出版的《盂县方言研究》的词汇表总结分析而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