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3 1:45:38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①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②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反衬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③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诗歌意蕴美。

②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点拨式教学 1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对联,猜名人(用多媒体展示对联,让学生猜测名人,由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 用多媒体出示诸葛亮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诸葛亮

二、明确教学目标: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初读诗文,了解诗人】

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请学生到白板前,用智能笔填写内容,并说出自己填写的原因,发散学生的思维。)

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 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写诗的圣人,那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读出他的“圣”呢?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己漂泊西南十余年,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但他想到的却是“天下寒士”。这是何等的伟大!忘记“小我”,时刻心怀“大我”,心系百姓疾苦,心忧国家命运,这就是杜甫的高尚之处。

杜甫在《访诸葛》一诗中这样说:“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他屡次拜访此地,到底

要寻找什么?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名篇《蜀相》,体会他的情感。

三、走进诗歌。

【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读准字音、节奏 2、 读出感情、韵味 3、 揣摩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通过视频朗诵,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把握情感。多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也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都能够开口大声读。)

【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 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问题1、:“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首联句意: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颔联句意: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问题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明确:自,空) 问题3、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时用多媒体,替换“尽”“皆”,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差别。)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 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结合历史,请学生小组讨论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繁——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生平业绩和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尾联句意: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问题4、“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 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与情感。

1.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诸葛亮,都写了什么事情?

明确:颈联和尾联。刘备三顾茅庐,诸葛辅助两主,星殒五丈原。 2.诗人写诸葛亮的意图是什么?要抒发什么情感?

仰慕其才华功业,自叹不如; 惋惜其事业未竟,聊以自慰。 3.“英雄” 指什么样的人?包括作者吗?

明确:泛指包括诗人在内的一切理想抱负没能实现的人。

因为天下英雄,有着共同的抱负,面临共同的命运,才如此惺惺相惜,

可以说后世的英雄为诸葛亮而悲叹、流泪,其实更为自己的命运而痛哭、流泪。 4.杜甫和孔明有什么异同? (运用幕布功能遮住杜甫的相关信息,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老师总结)

志向抱负 境 遇 遇到明主,知遇之恩 命 运 出师未捷身先死 诸葛亮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刘备――三顾茅庐 辅佐两朝,六出祁山 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身先(已)老 杜甫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早年仕途坎坷 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 明确:既有对比失落的感伤,也有同病相怜的苦楚。 5.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明确:壮志未酬。(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诗歌,体会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在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欣赏这些壮志未酬的诗句。

如: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结:当时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山河破碎,百姓涂炭,一心系念国家的诗人杜甫是多么渴望能有一位如诸葛亮一样的贤相再现,救民于水火之中。杜甫赞叹和凭吊他的历史功绩,这个角度既切合他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同时暗示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的郁闷和隐痛。杜甫在这里以被称为“千古第一贤相”的政治

家诸葛亮自况,抒发个人虽为黎民但心忧天下的仁人之心。

【概括主旨】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它的美,美在意蕴!

五、课后作业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诗歌的最后两句哪个字用的好? 2、 诗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六、课堂结束语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绝”——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我们来看看他的发明创造——八阵图,孔明锁,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 我也要点燃一盏心灯,让它在夜空徐徐升起,那里有我对大家的深深的祝愿,祝大家学习进步,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板书设计)

蜀相 杜甫

首联,颔联:武侯祠 以景衬情 颈联,尾联:武 侯 以古抒怀

搜索更多关于: 蜀相教学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①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②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反衬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③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诗歌意蕴美。 ②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点拨式教学 1 2、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