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 图文
讨论习题
用经纬仪照准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个点,水平度盘上读数是否相同?测站与不同高度的两点所组成的夹角是不是水平角?思考题
测量水平角时,为什么要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并取其平均值?为什么要改变每一个测回的起始读数?若测回数为3,各测回起始读数应是多少?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填空:
1.罗盘仪的望远镜物镜在180度刻线上方时,以磁针 极读数。
2.一根名义长度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30.012米,则一整尺段的尺长改正数为 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4.580米,则改正后的距离为 米。
3.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有 、 、 。 4.罗盘仪的望远镜物镜在0度刻线上方时,以磁针 极读数。 5.确定一条直线与 线的角度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6.在罗盘仪的磁针中,缠铜丝的一极是磁针 极。 7.方位角的角值范围是 。
8.根据标准方向线的种类不同,可将方位角分为 角、 和 角、 角。
9.在倾斜地面进行丈量水平距离的方法有 法、 法。
10.一条直线的真方位角与其磁偏角相差一个 角。
二、选择题:
1.丈量一段距离,往、返测为126.78米、126.68米,则相对误差为( ) A、1/1267 B、1/1200 C、1/1300 D、1/1167
2.地面上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之间相差( )度。
测量学练习题一 第 33 页(共 10 页)
A、180° B、360° C、270° D、90° 3.当已知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平距和方位角的方法称为( ) A、坐标正算问题 B坐标反算问题 C、坐标正向问题 D、坐标逆向问题
4.( )是由标准方向线的北端开始顺时针旋转到该直线所夹的水平角。 A、天顶距 B、竖直角 C、方位角 D、象限角。 5.一条直线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的关系是( )。 A、相差180° B、相差磁偏角 D、相差90° 6.用钢尺丈量平坦地面两点间平距的公式是( ) A、D=nl+q B、D=Kl C、D=nl 7.距离丈量中,哪种工具精度最低( ) A、钢尺 B皮尺 C、百米绳
8.地面上某直线的磁方位角为120°17′,而该处的磁偏角为东偏3°13′,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 )
A、123°30′ B、117°04′ C、123°04′ D、117°30′ 9.测量工作中,常用( )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A、水平角 B、方位角 C、竖直角 10.罗盘仪是用来测定直线( )的仪器。 A、水平角 B、竖直角 C、磁方位角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直线定向、磁子午线、方位角、磁偏角。 2.叙述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的方法。
3.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4.试述红外光测距仪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题:
1.今用同一钢尺丈量甲、乙两段距离,甲段距离的往、返测值分别为126.782m、126.682m;乙段往、返测值分别为356.231m和357.331m。两段距离、往返测量值的差数均为0.100m,问甲乙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哪段距离丈量的精度高?为什么?
2.一钢尺名义长度为30米,经检定实际长度为30.006米,用此钢尺量两点间距离为186.434米,求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3.一钢尺长20米,检定时温度为20℃,用钢尺丈量两点间距离为126.354米,丈量时钢尺表面温度12℃,求改正后的水平距离(α=1.25×10-5/1℃)?
4.某直线的磁方位角为120°17′ ,而该处的磁偏角为东偏3°13′ ,问该直线的真方位角是多少?
罗盘仪、水准仪、经纬仪在使用方法上有何区别?
思考题
在一个测站上,视距测量应读取哪些读数?请写出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第五
测量学练习题一 第 34 页(共 10 页)
章 小测区控制测量一、填空:
1.闭合导线应满足∑△X= 、∑△Y= 。
2.经纬仪导线测量中,导线的布设形式有 导线、 导线和 导线。
3.控制测量包括 和 。 4.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
5.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中,当测定的是左角量,导线边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为 。
6.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水准点可分为 和 二种。
7.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fx= ,fy= 。 8.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 、 、 及 。
9.附合导线是指 。 10.支导线支出点的个数一般不超过 个。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控制点、图根点、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 图根控制测量中,导线布设的形式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
3.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工作有哪几项?
4.三等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在精度要求、作业方法及成果计算等方面有何不同? 5.交会定点有几种?什么是角度前方交会?交会角在什么范围?
三、计算题
1.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如下图所示,已知B(1)点的坐标XB(1)=48311.264m,YB(1)=27278.095m;已知AB边的方位角αAB=226°44′50″,计算2、3、4、5、6点的坐标。
测量学练习题一 第 35 页(共 10 页)
2.附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如下图所示,已知B(1)点的坐标B(1)(507.693,215.638),C(4)点的坐标C(4)(192.450,556.403);已知AB、CD边的方位角αAB=237°59′30″,αCD=97°18′29″。求2、3两点的坐标。
3.根据下表所列的一段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数据,按记录格式填表计算并检核,并说明观测成果是否符合现行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测量学练习题一 第 36 页(共 10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