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无答案)
(4) 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利用动物的不同习性, 设
计多种 ▲ ,还可以调整农作物的 ▲ 。
(8 分)某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短根白化突变体水稻 A,欲研究该突变体的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相关实验。
在适宜条件下,研究人员测定了长势一致且良好的突变体水稻 A 和野生型水稻 B 植株光合作
用的相关指标,结果见下表。 胞间 CO2 浓度 表观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水稻品种 (μmolm-1) (μmolm-2s-1) (molm-2s-1) (1) 0.1424.52 8 B(野生型) 11.70.3298.44 7 0 据上表数据分析,突变体 A 表观光合速率的显著降低 ▲ (填“是”或“不是”)由于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与野生型 B 相比,突变体 A 的光反应与碳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 利用两种水稻的叶片为材料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则突变体
A 叶片中缺少的色素为 ▲ ,从而导致其对可见光中 ▲ 光的吸收率收明显下降。由此推测叶绿体内 ▲ (结构)发育不良。
(2) A(突变体) ?3.61 突变体 A 野生型 B
过氧化氢酶(CAT)能催化水稻细胞内超氧自由基的分解,超氧自由基有助于膜脂过氧 化物(MDA)的生成,而 MDA 的增多会加剧膜的损伤。图 2 为两种水稻中上述两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据数据分析,突变体 A 中 ▲ 的含量比野生型 B 低,会使 ▲ ,从而导致突变体 A 表观光合速率下降。由此可见,突变体 A 白化的根本原因是 ▲ 。
28.(9 分)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品系A 和品系 B。这两个品系都表现出与野生型深红眼明显不同的猩红眼。品系 A 猩红眼基因与品系 B 猩红眼基因对眼色改变具有相同效应,且独立遗传。进行杂交实验:
F1 F2 亲本 (3) 深红眼♀ ♀全深红眼 品系A♂×野生深红眼深红眼♂ ♂深红眼:猩红眼=1:1 ♀ 回答下列问题: (1) 品系A 的猩红眼基因是由野生型深红眼基因发生 ▲ (填“显性”或“隐
▲ 。让 F2 代随机交配,所得性”)突变而来。猩红眼基因的载体是 雄蝇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
(2) 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仍能正常存活和繁殖,缺失 2 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 1
条
Ⅳ B 雌蝇(分别由基因 A、a 和 B、b 控 (3) 若让猩红眼品系 A 雄蝇与猩红眼品系号制)杂交(记为杂交实验 M)得到 F1,F1 随机交配得到F2,写出F2 中猩红眼雄蝇的基因 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雌蝇能产生 4 种
,F1 中的猩红眼果蝇占 ▲ 。
型 ▲ 。从 F2 中选择合适的果蝇验证 F1 雌蝇
的
(4基) 若相关眼色的遗传机制如右图。重复上述杂交实验 M,则 F2因 代会出现与(3)不同的果蝇表现型是
型F2 代比例是 ▲ 。 29.▲ ,占(16 ,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写(一)回答下列有关发酵食品生产工艺的问题: 出(1)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影响豆豉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菌种类型、发酵 温遗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还有 ▲ (答 2 个因素)。 传(2) 目前的豆豉发酵基本是一次性的,每次都经过“培养基灭菌→ ▲ →发酵→提取”, 图周而复始。能否 ▲ 发酵、生产、提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3)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哪种微生物更适合用豆芽汁培养基培养 ▲ 解
D 农杆菌 (A 醋杆菌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4) 在果醋发酵工艺中,用谷壳糠等将醋杆菌固定化,装在发酵瓶,下端直角玻璃管中塞 ▲用以过滤空采
气;物料瓶内装 ▲ ,铝箔封口。发酵过程若流速过快,则可能导致 ▲ ,为保障品用
质,需对发酵瓶流出液 ▲ 。 棋
(二)为开发利用沿海滩涂盐碱地,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耐盐碱水稻新品系,大大 提
盘
高了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欲将耐盐碱基因和 Ti 质粒进行重组形成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 ,限制酶一般需要 ▲ 种,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
(2) 将重组 Ti 质粒构建完成后导入农杆菌,经筛选后,对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进行大量繁殖,其目的
是 ▲ 。
(3) 取田间水稻的幼胚经消毒后接种到 ▲ (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利用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后,将其接种到 MS 生根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高浓度生长素 ▲ 的作用。
(4) 经组培获得水稻试管苗后,提取其叶片组织中的 DNA,采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目的是
为(1) 体外癌细胞培养:胃癌细胞培养于含动物血清(目的是更好地模拟体内的 ▲ 成分) 的完全培养液中,并补充 ▲ 以防污染。经 ▲ 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将装有细胞悬液的了
培养瓶置于 CO2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配制不同浓度的 JS-K 溶液,添加于各组完全培养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检测胃癌细胞存 (活率。 ▲
3) 研究结果表明:JS-K 抑制胃癌细胞存活,且抑制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而 ▲ ,如图 1。在图中画出 24h 时各浓度下胃癌细胞的存活率曲线。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 。▲ 要检测到转基因水稻中目
。
(4) 实验过程中还用到一种 Z 试剂,相关结果如图 2。根据结果推测,Z 试剂可能
是细胞凋亡的 ▲ (填“促进”或“抑制”)剂。
(5) 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 JS-K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发现 JS-K 是通过促进活
性氧的产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者用 JS-K 和 NAC 同时处理胃癌细胞,发现其与 ▲ 的胃癌细胞存活率相似,但比用 ▲ 处理的胃癌细胞存活率显著高。猜测 NAC 是一种 ▲ 的清除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