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蒹葭

蒹葭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 15:22:33

蒹 葭(省优质课一等奖)

温州永嘉县实验中学 范圣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朗读和借助关键词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朦胧美和情感美。 ⑵、借助本诗,初步了解《诗经》的特点。 ⑶、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2、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 三、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境,导入课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长满芦苇的河畔,发生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位男子面对伊人唱出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

1、师深情朗读第一节。

2、 自由、放声朗读。再请三位同学每人朗读一节。 3、 同学们,听完朗读,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一样的地方,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生:三节诗歌结构都非常相似。

师:是的,这是诗经的一大特点,称为重章叠句。大家来齐读一下,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魅力。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下面我们来

细读诗歌,走进这首诗,走进这副画,你依稀看到 ? 片段一:生:有位恋人在芦苇丛中对情人深情的吟唱。

师追问:这是什么样的一片芦苇丛。生:茂盛的。师再追问;是诗中哪个词告诉你这么多的?生:诗中的“苍苍”。 生读,出示:A、蒹葭苍苍 B、蒹葭苍——苍——

再读。为什么要这么读呢?苍什么意思?怎么读?生多次试读。 师:这是一副苍茫的凄美的画面。如果改为蒹葭苍盛,你觉得怎么样? 生读,回答:这样就没有韵味了。

师:说的很好,有韵味。像苍苍这样重复的词我们称之为叠字。蒹葭这样声母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双声叠字。类似的还有: 学生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齐读,感受韵味。

片段二:师:这位美丽的女子在哪里? 生:在河的对岸。

师:还可能在哪里?生:在心中。

师:在河的对岸,有一段距离,所谓距离产生美。你还依稀看到什么? 生:??

2、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一副属于自己的画面,但它们都是朦胧的、凄美的,当置身其中,我们还会听到很多声音。请再次细读全诗,以“我仿佛听见了_____”句式,说说你都听见了什么。

片段三1:生:水流的声音。

师:很好,你直接走进了诗歌的心中。诗中哪儿能听出来呢? 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师:这个伊人在哪里?生:在水之一方。

师追问:虽然在河的对岸,伊人是否真的在。生齐答:在!

师:是的,诗人坚信伊人一定在,尽管有一定的距离。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应该是高兴、幸福、满怀憧憬的。

这种憧憬集中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生读,体会这种幸福感和无限憧憬。师:在朗读中那个字可以体现?生:“在”。师:所以在读时“在”要拖音。 屏幕出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假如要加个感叹词,应该加什么?生答:“啊”。 出示:所谓伊人, 啊 !在水一方。

这个“啊”不能响亮的读,为什么呢?生:这种憧憬是放在心中的。师:你最懂主人公的心了。一起读,读出这种默默地欣喜、憧憬、幸福。 把“啊”的情感都放在“在”个。

男生读,全班和。屏幕出示:

男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齐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师:读的真好,再看。

片段三2:屏幕出示: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主人公什么心情? 生:焦急,看到却不能到达。

师:哪个字体现了这种情感?生:“宛”。 师:读出主人公心中淡淡的惆怅。个读,齐读。 如果加个感叹词,应加

溯游从之, 唉 !宛在水中央。

师:我们不能篡改诗歌,所以应该把“唉”的情感加在“宛”上。 女生读,全班和。屏幕出示: 女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齐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

片段三3:师:在这首诗中,除了有流水的声音,有没有划水的声音。从哪个词语看出?

生:“溯游、溯洄”

师:这种划船是轻松的还是艰辛的? 生:艰辛的。

师:这种艰辛还能体现在哪儿? 生:“阻、长”读出“艰辛”。 生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齐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3、这是一首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一副有温度的画面。请以“我真切感受到了 ”句式,说说你的感受。

片段四:生:我感受到主人公真挚的真情。 师追问:你从什么地方读出真挚的真情? 生: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可看出主人公奋力向前,不停追寻。

师再追问:奋力向前,追寻了多少次? 生:“两次”、“三次”、“六次”

师:其实既不是两次、三次,也不是六次,而是无数次,只要生命不息,追寻就不止。我们读到什么精神? 生:执着

师:是啊,正是主人公的执着 成就了他的经典。让我们站起来起读这首诗歌表达对他的敬意吧!

学生起立,师读第一节,学生齐读后二节。 四、走出课文,探究主旨

1、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呢?

生:寻梦、看到摸不到的东西、幸福、寄托、最美好的东西。

师:是的,就像一则广告中所写: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心情。

2、师赠言共勉: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着美好,也许这种追寻最终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和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 五、设计作业,巩固所学

1、点击“中国诗词网”,了解更多名家解读。

2、阅读《诗经·木瓜》,进一步体会《诗经》的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蒹葭》是一首诗。是诗,就应该朗读,反复朗读。

《蒹葭》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手法,营造出渺远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主人公缠绵凄迷的情感。当品味其中的韵律之美、朦胧之美、情感之美时,一次细腻真切的朗读可能会胜过千言万语的分析探究。为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

一、抓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通过换字法和声音的延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韵律之美和诗歌营造的朦胧凄美意境。

二、抓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两句,通过添字法和重音的把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憧憬和失落之情。

三、抓住“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三句,通过想象和表情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主人公追寻伊人的执着。

试想,当一节课下来,学生再次捧起这首诗,若能自觉地注入自己的情感,轻轻吟诵着诗中的字句,享受《蒹葭》带给他的美好,则是我教学本课的最大追求。

搜索更多关于: 蒹葭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蒹 葭(省优质课一等奖) 温州永嘉县实验中学 范圣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朗读和借助关键词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朦胧美和情感美。 ⑵、借助本诗,初步了解《诗经》的特点。 ⑶、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2、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 三、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境,导入课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长满芦苇的河畔,发生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位男子面对伊人唱出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 1、师深情朗读第一节。 2、 自由、放声朗读。再请三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