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已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比如麻疹预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种者不会有特殊的反应,一部分的人会有1-2天的局部肿痛,约5%的儿童接种后1-2周,会产生红疹,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麻疹,俗称“出痧子”,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过去几乎每个人都患过麻疹,每2~3年大流行一次,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病死率较高,但自六十年代全国推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发病率大大降低,目前几乎看不到典型的麻疹了。但麻疹疫苗有什么副作用呢?
麻疹疫苗副作用很轻,因为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麻疹疫苗后,个别儿童会出现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特性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当体温超过38.5℃,持续时间超过5天以上,或出现柯氏斑时,即认为是加重反应,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麻疹疫苗的副作用一般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红肿浸润,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多数儿童经过适当休息就可恢复正常;全身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到医院对症治疗。麻疹疫苗接种后,少数人会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等轻微的不适乏力症状,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不必紧张。
我国自1960年能自己生产,广泛使用国产麻疹减毒疫苗以来,出现的副反应与国外相比无明显区别,说明我国自行制造的疫苗还是很不错的。据统计约有3~5%的孩子(主要见于2岁以下儿童)注射5~12天后可出现发热反应,热度不超过38.5℃,同时伴有散在的“类麻疹”皮疹,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虽然麻疹疫苗的副作用很小,但由于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所以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是绝对禁忌的。另外与其他疫苗一样,儿童身体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发热、患有其他传染病或恢复期时都不能接种或必须延缓接种。由于麻疹疫苗是在鸡胚中培养的,对鸡蛋过敏的小儿属麻疹疫苗禁忌症,对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的小儿也要慎重。
注射麻疹疫苗前后注意问题
1、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以免感染; 2、注射后,应在接种场所休息半小时; 3、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
4、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