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
作者:李静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18期
摘要:正确把握大数据发展规律,能够有效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随后针对这些不足,分别从完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强化信息化网络技术的舆论引导能力、推进虚拟党建与实体党建的相互嵌入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方案,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促进党建工作公信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党的建设;信息化
基于“大数据”完善党建工作信息化,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可预测性原则以及实效性原则,即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党员的基础地位,体现党员的主体意志,并基于动态数据分析、关键词评估等方式准确预测人民群众的舆论舆情、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和服务引导,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入人心,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一、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不到位
我国党组织普遍对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理念存在偏差,“重建轻管”现象较为严重,整体质量较低,多为“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网站内容更新缓慢,信息不集中,不利于访者的信息阅读和获取,甚至部分党建网站出现社会化、娱乐化的倾向。与此同时,很多党务工作者对于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理性、客观、全面的认识,将党建信息化片面的理解为党务办公的网络自动化,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导致群众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
(二)舆论引导能力受到冲击
近年来,党组织在网络舆情治理以及网络舆论引导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从整体上开来,其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仍然不能与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一方面,很多党务工作者对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格局中的显要性,没有给予网络民声、民意充分的重视,仍然固守传统的“冷处理”方式,错失了最佳的处理时机,造成了官方和权威信息的缺失,导致事态恶化,引起社会心理震荡。另一方面,党组织工作者缺乏用本事驾驭引导舆论的能力,在网络舆论的引导方面秉持着“鸵鸟心态”,缺乏对网络传播规律的了解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