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 图文
3.齐读第六节。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新词(见习字册)。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引读第一小节 二.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1)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指导朗读“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 (3)说说“绿色的希望”是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大树”后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4)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 “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途? 指导朗读:“离不开”、“宝库”读重音。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四、布臵作业
9
1.背诵课文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一次教学反思: 二次教学反思: 三次教学反思:
10
东 韩 小 学 语文 学 科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一次教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取了竺可桢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叙写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次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了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1
二次教学设计 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4.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初读课文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词认读。 精确 估计 掌握 程度 绽开 顷刻间 仰起脸 皱(纹) 一株杏树 泛红 (2)指导书写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相机指导读长句子。 三、再读课文 1.反馈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2. 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3.朗读课文。 四、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