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班别 姓名
1.用右图装置做趣味实验:在用胶塞塞紧的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X),烧瓶内导管的一端事先已绑好了一个气球。拔开胶塞,迅速倒入另一种溶液(Y),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此时不能看到气球逐渐膨胀的是( )
A.氯化氢(X)、澄清石灰水(Y) B.二氧化碳(X)、氢氧化钠溶液(Y) C.二氧化硫(X)、氢氧化钠溶液(Y) D.氢气(X)、硫酸锌溶液(Y)
2、下列各组中所选鉴别试剂正确的是( ) A C 待鉴别物质 Zn Fe KOH溶液 Ba(OH)2溶液 鉴别试剂 MgCl2溶液 Na2SO4溶液 B C 待鉴别物质 HCl溶液 H2SO4溶液 鉴别试剂 Zn K2SO4溶液 BaCl2溶液 Cu(OH)2溶液 3、鉴别BaCl2、AgNO3、Na2CO3三种无色溶液时,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盐酸 B、硫酸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4、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紫色石蕊试液 5、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的一组物质是( )
A、生石灰、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
一、常见几种气体的探究 6、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a
A
NaOH 溶液 浓 H2SO4 B 表面含CuO 的铜网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不发出_______________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1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 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 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SO2
NaOH 溶 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有关金属性质的探究
7、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 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_____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①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提出问题:“铜绿”受热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呢? 设计与实验如图:
①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③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综上写出铜绿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④ 如果将B、C两装置对调,行吗?为什么?
2
, 三、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想探究氧化铁能否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中起
到催化作用。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问题]Fe2O3能不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呢? [猜想]Fe2O3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哆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2O2溶液,实验一 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不复燃 中 在装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实验二 量的Fe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常温下H2O2溶液分解速率非常缓慢,放出很少量氧气,因此木条不能复燃。 [结论] Fe2O3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故Fe2O3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Fe2O3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Fe2O3(少量)的质量;②重复实验二的步骤;③待反应结束,将试管里的物
质进行________,洗涤,干燥,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Fe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Fe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Fe2O3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四:
[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小华用如下装置和相应的操作进行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还原干燥粉末前,为安全起见,应进行的一项重要操作是_______ _________。 (2)能够证明猜想的实验现象是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请你说出一种
处理尾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
9、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
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H2O2 白磷 红磷
铜片 铜片 80℃水 MnO2
80℃水 白磷
A B C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 ,②铜片
3
上的白磷 ,③水下的白磷 。
(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加入药品
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反应类型是 ,其中MnO2的作用是 ,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 和 。
五、有关离子的探究
10、盐的水溶液是否都呈中性呢?小松在老师的合作下进行了探究。
【实验试剂】10%的Na2CO3溶液、10%的Na2SO4溶液、10%的CuSO4溶液、蒸馏水、pH试纸
--
【信息资料】Na2CO3 、Na2SO4和CuSO4固体溶于水分别会解离出Na+ 与CO32、Na+与SO42、
-
Cu2+与SO42
【实验记录】 pH 10%的Na2CO3溶液 >7 10%的Na2SO4溶液 =7 10%的CuSO4溶液 <7 蒸馏水 =7 【结论】不同的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有呈中性、碱性或 性。 【推理】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除了与水有关外,还与该盐中的 (填离子符号,下同)有关,而CuSO4溶液呈酸性的原因除了与水有关外,还与该盐中的 有关。
【反思与评价】小松在上述实验探究中,采用了实验 的方法。
1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钡、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和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2: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获得结论】: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 (写化学式),理由是 ; (2)步骤1得到的沉淀是 (写化学式);
(3)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写化学式)。 六、有关酸碱盐的实验探究
12、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实验探究该粉末中铁、铜的存在。
资料在线: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H2O+2Na0H=2NaAlO2+3H2↑),铁和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烧杯、大试管、量筒、滴管、燃烧匙、药匙、磁铁;稀硫酸、稀盐酸、Na0H镕液、氨水。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Ⅰ、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 Ⅱ、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1)基于假设1,不用化学试剂,证明金属铁的存在 。 (2)基于假设2,将混合金属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