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集群治理制度的自我选择逻辑(公司治理评论录用稿)

集群治理制度的自我选择逻辑(公司治理评论录用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1:22:02

的产业集群两种类型,并探究出集群结构升级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机理:前者通过内部成员之间的集体学习,核心企业带动各级供应商技术能力的提高,推动集群的结构升级;后者通过大企业的“拉动效应”和小企业的“挤压效应”的交互作用推动整个集群技术能力螺旋式上升。娄玉东,綦良群(2010)对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大企业衍生中小企业是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演化的最直接动因,而产业集群的知识信息的溢出加速了企业的模仿性和技术的快速传播,加剧了集群内的竞争,在创新—模仿—再创新—再模仿的机制下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张,促进了集群的分工合作,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条,企业在这种“共生网络”中“共同优胜”。

这些文献揭示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升级的演化机制和过程,为集群发展的一般路径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于国企的特征以及集群中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治理角色并没有做出具体的阐述,尤其对国有企业主导的集群的治理问题缺少专门研究。

参考文献:

Markusen, A.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Economic Geography, 1996, 72(3): 293-313.

蔡宁,杨闩柱,吴结兵:《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Porter, M. E. On competi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1998. 薛求知,刘婷:《集群演进中的负效应分析: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载《学术月刊》2005年第6期。

符正平,常路:《企业集群环境下专利保护的制度选择》,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六集)。

Gilsing, Victor. Cluster governance: how clusters can adapt and renew over time[R]. Paper repared for the Druid PhD-conference, Copenhagen. 2000

仇保兴:《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载《北京大学学报》1999第1期。

Cohen, S. S. and Zysman. J. Manufacturing Matters: The Myth of the Post-Industrial Econom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7.

Eisenschitz, A. and D. North. The London industrial strategy: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r modernising capital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86, 10: 419-440.

Scott, Allen J. Technopolis. High-Technology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Californi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Brown, Ross. Cluster dynamic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application to Scotland.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Policy Research paper. European Policies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United Kingdom, 2000.

Langen, Peter De. Governance in seaport clusters. 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 2004, 6: 141-156.

Williamson Oliver 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

Ostrom, E.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喻卫斌:《产业集群的交易特征及其治理》,载《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 赵海山:《关系型契约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年第

13

11期。

李世杰,李凯:《产业集群治理:一个逻辑框架》,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8卷第3期。

Robert, J. Bennett. Business associations and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Es.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1998, (10): 243-260.

Visser, Evert-Jan. & Peter de Langen. The importance and quality of governance in the Chilean wine industry. GeoJournal, 2006, 65: 177–197.

汪斌,廖园园,陈海达:《集群的内部治理结构形式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载《 浙江大学学报》 2008年第38卷第2期。

康宛竹:《行业协会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5期。 Sugden, R., Wei, P. & Wilson, J. Clusters, govern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ies: A framework for case studie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2005.

周泯非,魏江:《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载《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28卷第1期。

李世杰:《基于集群剩余索取权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研究》,载《管理世界》(月刊)2013年第7期。

孙国强:《关系、互动与协同: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1期。

张聪群:《产业集群治理的逻辑与机制》,载《经济地理》2008年第5期。 孟韬:《网络治理与集群治理》,载《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第5卷第1期。

许林峰,严北战:《基于经济网络和社会网络的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机制》,载《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7期。

Jones C, Hesterly SW, Borgatti PS. A General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 Exchange Conditions and Social Mechanis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4): 911-945.

胡雅蓓:《基于竞合关系的产业集群网络治理机制研究—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为例》,载《江淮论坛》2012年。

王永坤,王丹,安爽:《辽西北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生态化策略分析》,载《科技和产业》2012年第12卷第2期。

谌飞龙:《产业集群“大共生”治理的形成逻辑及运用框架》,载《吉首大学学报》2012年第33卷第1期。

吴戈:《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管理》,载《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第7期。 颜永才:《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治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对珠江三角洲专业中华镇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分析》,载《南开经济评论》2002年第2期。 陈军,朱华友:《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一个拓展的视角》,载《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1期。

刘芹:《 产业集群治理的内涵和模式研究述评》,载《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4期。 Enright, M. The Globaliz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Policies to ward Regional Clustering, in Hood, N. and Young, S.(eds) Glob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ndon: Macmillan, 2000.

严北战:《产业集群治理模式演化机理及其路径研究》,载《商业研究》2013年。 刘冰,高闯:《组织信息体制、制度化关联与高技术企业集群治理效率》,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3期。

14

赵晶,关鑫:《企业集群治理合约选择的制度基础及演进机理研究》,载《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11卷第3期。

杨慧:《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探析》,载《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8期。 S?lvell, ?. Clusters: Balancing Evolutionary and Constructive Forces. Stockholm: Ivory Tower Publishers, 2009.

臧旭恒,何青松:《试论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集群演进》,载《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3期。

Williamson Oliver E. The Economics of Governa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5, 95(2): 1-18.

Grandori, Anna & Giuseppe Soda.. 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 Design.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06, 13(2): 151–172.

Baker, George; Gibbons, Robert and Murphy, Kevin J. Relational Contract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 117(1): 39-84.

陈剩勇,马斌:《温州民间商会:自主治理的制度分析——温州服装商会的典型研究》,载《管理世界》2004第12期。

Granovetter, Mark.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 481-510.

李凯, 李世杰:《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版。

Macaulay, Stewart. Non-Contractual Relations in Business: A Preliminary Study[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63, 28: 55-67.

Arrow, Kenneth, J. Observations on social capital, on Partha Dasgupta, Ismail Serageldin edited, Social capital: 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The World Bank 1999.

Dixit, Avinash. Trade Expansion and Contract Enforce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a, 111(6): 1293-1317.

Dixit, Avinash. On Modes of Economic Governance. Econometrica, 2003b, 71(2): 449-481. Dixit, Avinash.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Activ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 99(1): 5-24.

Olson, M.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郑江淮,江静:《理解行业协会》,载《东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 魏江,周泯非:《产业集群治理:理论来源、概念与机制》,载《 管理学家》2009年第6期。

孔小磊:《产业集群知识资产保护规制研究:基于治理理论视角》,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龚丽敏,江诗松,魏江:《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与战略定位:基于浙江两个产业集群的比较案例研究》,载《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15卷第2期。

彭禄斌,刘仲英:《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治理机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载《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第15卷第1期。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的产业集群两种类型,并探究出集群结构升级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机理:前者通过内部成员之间的集体学习,核心企业带动各级供应商技术能力的提高,推动集群的结构升级;后者通过大企业的“拉动效应”和小企业的“挤压效应”的交互作用推动整个集群技术能力螺旋式上升。娄玉东,綦良群(2010)对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大企业衍生中小企业是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演化的最直接动因,而产业集群的知识信息的溢出加速了企业的模仿性和技术的快速传播,加剧了集群内的竞争,在创新—模仿—再创新—再模仿的机制下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张,促进了集群的分工合作,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条,企业在这种“共生网络”中“共同优胜”。 这些文献揭示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升级的演化机制和过程,为集群发展的一般路径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于国企的特征以及集群中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治理角色并没有做出具体的阐述,尤其对国有企业主导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