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必修1-3基础知识点填空(补充整理版)
雄性: 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 ? 性比:一般 1 : 1 2、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病子必病, 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病女必病, 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 病 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无中生有病为 ,有中生无病为 。 隐形遗传看 病, 病 正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 病, 病 正非伴性。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 S型细菌:菌落 ,菌体 夹膜, 毒性 ? R型细菌:菌落 ,菌体 夹膜, 毒性 2、实验证明: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 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 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 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证明: 。 (即: 是遗传物质, 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外壳 元素
2、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遗传的。(即: )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 是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 2、DNA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种) 3、DNA的结构:
①由 条、 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 和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 。 内侧:由 相连的 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 的。(排列种数: (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的。
- 13 -
5、DNA的功能:携带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 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 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 二、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 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3、场所:主要在 4、过程:(看书)①解旋 ②合成子链 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 6、原则: 原则 7、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 条链 ②原料: ③能量:
④ 酶: 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 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 传递给 ,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DNA数 = (n为复制次数) 含亲代链的DNA数 =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 2、基本单位: 核苷酸( 种) 3、结构:一般为 链
二、基因:是 。主要在 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 中,以DNA的 条链为模板,按照 原则,合成 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DNA的 条链(模板链)
原料: 能量:
酶: 、 等
(4)原则: (A—U、T—A、G—C、C—G) (5)产物: 、 、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 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为模板,合成 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 14 -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
原料: 能量: 酶:
搬运工具: 装配机器:
(4)原则: 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 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 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由 的变化引起)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 、 或 等变化。 2、原因: 因素: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①发生频率 :
②方向
③ 发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 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 上或同一DNA分子的 上。) ④ 存在
4、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 基因。 5、时间:细胞分裂 (DNA复制时期) 6、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 育种进程, 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 。 7、意义:
①是生物变异的 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材料;
- 15 -
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的过程。 2、种类:
①减数分裂( )形成配子时,随着 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 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 ,同源染色体上( 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 技术
(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3、结果:产生新的
4、应用(育种): (见前面笔记)
5、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 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 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 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 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二)人类遗传病类型 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 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 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 遗传、发病率 (我国约有20%--25%) 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 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 等。 四、染色体的变异
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 、 、 、 )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数目或 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 的增多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形式成倍的增多或减少。
3、二倍体和多倍体:
二倍体:由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组的个体。
4、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花药(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珠。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 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 1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