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学案 新必修2 精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学案 新必修2 精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40:46

(3)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瓷业的世界地位。

答案:(1)时间:商朝;区域:黄河流域。

(2)东汉我国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尤其是青瓷的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开始出现釉下装饰技术;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高峰时期,制瓷技术高超,出现五大名窑;元代的青花瓷器在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中后期,烧制出多种彩瓷,把我国的制瓷业进一步推向高峰。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享誉世界;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也开始生产瓷器;中国制瓷业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尊地位。

点拨:第(1)问“商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为瓷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陶和瓷形成了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说明中国瓷器产生的时间是商朝,“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较密集的地区”说明中国瓷器产生的区域是黄河流域。第(2)问结合课本知识点回答即可,难度不大。第(3)问注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的制瓷技术享誉世界。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杭州……桑麻遍野,茧丝锦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丝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急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而有堂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车匠产濂溪坊;什佰为群,延劲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摘自《苏州俗考》

材料三 机户不得俞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摘自《江宁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毅庵“家业大饶”的成因有哪些因素?(不得摘抄原句)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市场上和经营管理方面,又有何新动向?

(3)材料三的规定对材料二的现象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4)就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发展丝织业的原材料丰富;适时改行易业;丝织品种多,花样全;丝织品质量高;产品销路好,供不应求;注重扩大再生产。

(2)雇佣的劳动力增加;机织业分工更细;手工工场数量增加。

(3)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原因是维护封建的经济基础,即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认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不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腐朽的封建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 点拨:第(1)问,“桑麻遍野”说明发展丝织业的原材料丰富,“罢酤酒业”说明适时改行易业,“备极精工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说明注重扩大再生产,“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说明产品销路好,供不应求。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从市场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回答。第(3)问“机户不得俞百张”等规定说明统治者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以维护封建的经济基础。

B卷:课标综合训练(30分钟) 1、(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纺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摘自《简明

宋史》

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自《沧海神州 中国历史地理谈

丛》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答案:(1)变化:唐朝中期以前,中国丝绸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秦汉时代植桑、丝织技术开始向南向北发展。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已经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

(2)原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殖;历代帝国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 点拨:第(1)问注意结合材料回答,如:“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等信息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第(2)问注意结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的自然条件等方面回答。 2、(信息处理题)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侧翻,而是端座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当当作响。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6万—8万件。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其他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胭脂盒等。

请回答:

(1)“南海一号”考古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否是中国制造的船只”。在上述那些已出水文物中,可以直接用来考证这一问题的是什么?(2分)

(2)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3分)

(3)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为了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沉没之前可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它又将驶向哪些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进行推测并分别说明理由。(9分)

答案要点:

(1)用麻石制造的船锚,制造船身的马尾松木。(2分)

(2)青瓷、白瓷、青花瓷、釉里红。(写对其中任意3个得3分)

(3)到过的港口:宁波、泉州、广州。(3分)理由:它装载有大量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地的瓷器,还有铜镜、朱砂、胭脂盒、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等。 (2分)

驶向的地方:南洋(东南亚)、印度(南亚)、阿拉伯(西亚)。(2分)理由:沉没时船头朝向西南240度;(1分)船上有鎏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有两具眼镜蛇遗骨。(1分)

点拨:本题回答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除第(2)问外其他几问都结合材料回答。 3、(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郑文融《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 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案】 (1)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经营商业;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 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点拨:第(1)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总结归纳,注意要概括全面。第(3)问注意整个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瓷业的世界地位。 答案:(1)时间:商朝;区域:黄河流域。 (2)东汉我国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尤其是青瓷的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开始出现釉下装饰技术;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高峰时期,制瓷技术高超,出现五大名窑;元代的青花瓷器在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中后期,烧制出多种彩瓷,把我国的制瓷业进一步推向高峰。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享誉世界;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也开始生产瓷器;中国制瓷业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尊地位。 点拨:第(1)问“商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为瓷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陶和瓷形成了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说明中国瓷器产生的时间是商朝,“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较密集的地区”说明中国瓷器产生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