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六讲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同的方式:主动分配(active partition)和随机分配(random distribution)。
主动分配方式,包括①平均分配机理,它使每个子细胞刚好获得一半数目的质粒拷贝。②配对位点分配机理,它认为只有一对质粒呈主动分配,其余的是随机分配。由于主动分配存在着有效的质粒拷贝数控制系统,从而保证了质粒的高度稳定性。
随机分配方式,它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质粒拷贝数在两个子细胞之间是随机分配的。由此产生的分离频率,即形成无质粒细胞的频率相当低,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通过随机分配质粒亦可得到稳定的遗传。
3.影响质粒稳定性的因素:a.新陈代谢负荷;b.拷贝数差度;c.寄主
重组体系;
(1)新陈代谢负荷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效应。 质粒对寄主的影响:
a.加重寄主细胞的新陈代谢负荷;
b.延长寄主细胞的世代时间(达15%);克隆的外源DNA片段越大,寄主细胞的世代时间也就越长;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使得含有质粒载体的寄主细胞加重了代谢的负荷,降低了生长速度。
因此,尽管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因随机分配而产生的无质粒载体细胞的机率相当低,但由于这些细胞生长速度快,经过初始的缓慢积累之后,最终便会取代具质粒载体的细胞成为培养物中的优势群体。
(2)拷贝数差度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影响
*1.在大肠杆菌培养物中,产生无质粒载体细胞的速率,是由分裂细胞中的质粒拷贝数决定的。不过这里有必要指出,文献中所说的质粒载体拷贝数,是实验测定的大量细胞的平均值,它并不反映细胞群体中质粒载体拷贝数分布的客观无能为动态。
*2.质粒载体拷贝数差度:事实上在同样的细胞培养物中,每个细胞所拥有的质粒载体拷贝数是不尽相同的。这种不同细胞个体之间的质粒载体拷贝数的差异程度,简称差度(variance)。 *3.质粒差度可影响质粒载体丢失的速率,也是造成质粒载体不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具高差度分布的质粒载体,其稳定性就比较差,这是
因为位于低拷贝数的一端,产生无质粒载体细胞的频率相当高;
具氏差度分布的质粒载体,其稳定性就相当高。
图
(3)寄主重组体系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效应 *1.质粒寡聚体(plasmid oligomer)
在野生型的大肠杆菌细胞中,质粒间的重组的结果会形成质粒寡聚体,而且事实表明含有大片段插入的质粒载体的寡聚化作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同样也是造成质粒载体不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2.决定含质粒寡聚体细胞比例的因素。
决定在大肠杆菌培养物中,含有质粒寡聚体细胞比例的因素有两点:
其一是质粒DNA分子间的重组频率; 其二是含质粒寡聚体细胞的生长速率;
*3.二聚体灾难(dimmer catastrophe)
重组的质粒二聚体一旦形成,便会以高出质粒单体分子两倍的速率进行复制,从而导致出现质粒寡聚体的克隆增殖,即所谓的二聚体灾难。
*4.质粒二聚体灾难的清除。由于大肠杆菌细胞中存在着某种目前我还不知道的机理,使含有二聚体的细胞生长速度下降,并最终使细胞群体中含质粒二聚体的细胞的比例达到平衡的状态。
*5.寄主细胞类型对质粒稳定性的影响
影响质粒重组的突变同样也会影响质粒的稳定性。例如在重组缺陷的(rec-)大肠杆菌寄主细胞中,pBR322和pUC,当其以单体形式存在时表现得最为稳定,而随着质粒寡聚体比例的逐渐上升,其稳定性也就相应地下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