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市第二十二届诺贝尔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
20.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高0.5℃,当该物体
的温度降低10℃后,再用此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却偏低0.5℃。
(1)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降低10℃,再用该温度计测量,测量值将偏低 ▲ ℃; (2)用该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和沸水温度,两者示数相差▲ ℃。
21.绿色开花植物受精如图甲,种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小麦种子萌发时形态变化及鲜重(含水量)
变化曲线如图丙。
(1)图甲中花粉落到柱头上,受刺激萌发生成花粉管,精子通过花粉管进入图甲中的 ▲(填序号),与其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植物新生命的起点,它将来发育成图乙中▲ (填序号,填写完整)。
(2)图丙表示小麦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的鲜重变化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图,从细胞分化来看,图中第 ▲ 阶段开始分化显著。
① ②
③
④ ⑤
甲
乙
① ② ③ ④ ⑤
鲜重 增加 的百 分比
萌发种子形
态变化
丙
时间/h
M
第21题图
22.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
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当小李站立在A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
O
成像的个数为▲ 个,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个。 A
N
第22题图
23.生活中经常用“呼啸而来”形容正在驶近的车辆,这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对接收者而言频率发生变化的表现,无线电波也具有这种效应。图中的测速雷达正在向一辆接近的车辆发出无线电波,并接收被车辆反射的无线电波。由于车辆的运动,接收的无线电波频率
与发出时不同。利用频率差f接收???f发出就能计算出车辆的速度。已知发出和接收的频率
间关系为f接收??(1??
2V
车
c
)f发出,式中c为真空中光速,若
f发出 =2×109Hz,f接收??f
发出=400Hz,可知被测车辆的速度
第23题图
大小为 ▲ 米/秒。
湖州市第二十二届“诺贝尔杯”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 第5页 (共8页)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空3 分,共39分)
24.在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时,教材中安排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用于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
(1)某校科学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当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紧贴 ▲ (选填“几秒钟”或“几分钟”)后两瓶的颜色相近。
(2)小明查阅资料后,得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他提出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当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还能混合吗?▲ 理由是: ▲ 。
空气
空气玻璃板二氧化氮
玻璃板
二氧化氮
甲
第24题图
乙
2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饲养蚕的过程中,发现蚕结茧时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
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该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均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第一组 组别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15.48% 17.17% 16.33% 第二组 光线明亮而均匀 7.50% 8.85% 8.18% 第三组 光线暗而均匀 4.92% 4.50% 4.71% A
实验I(5月份) 实验II(9月份) 总平均发生率
D
B
C
第25 题图 (1)该小组实验探究基于的假设是▲ 。
(2)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出,要减少“薄头茧”的发生率,最好的光照条件是▲ 。
(3)如图是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示意图,其中蚕属于图中▲(填字母)阶段。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如何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 。
湖州市第二十二届“诺贝尔杯”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 第6页 (共8页)
26.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 主要从新鲜的水果、蔬菜中获得。小李想通过测量来比较白菜汁和
菠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
查阅资料:维生素C能使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分别倒入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②用胶头滴管把已经榨取好的白菜汁逐滴加入到A试管中,待滴入5滴白菜汁后,小李猛然发现,没有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于是他立即振荡试管,发现红色并未褪去。继续滴加,滴到第9 滴时,红色刚好褪去;
③小李将胶头滴管清洗后,吸取菠菜汁,逐滴加到B试管中,边滴加边振荡,滴到第5 滴时,红色刚好褪去。
(1)根据小李的实验结果,▲ 汁维生素C 含量较高。
(2)步骤②中,试管A的操作过程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并说明理由: ▲ 。
(3)为了提高上述蔬菜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量的精确度,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填字母)。
A.用管口较小的滴管来滴加B.将等量的蔬菜汁加等量的水稀释后滴加C.减少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27.小李同学在常温下做探究“冰和石蜡熔化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石蜡
T/℃
10
冰
0 -10
图甲
D
B 2 A
图丙
C 33
37
t/s
图乙
第27 题图
(1)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2)图乙是探究“石蜡熔化特点”的装置,此实验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优点是▲ 。
(3)在观察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小李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
湖州市第二十二届“诺贝尔杯”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 第7页 (共8页)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 小题,28 题6 分,29、30 题9 分,共24分) 28.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
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6 千米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过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12 秒。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
1
v= 千米/秒,试计算云层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提
3
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b 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为斜边的长,则a2+b2=c2。)
29.一质量为250毫克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落下(不计横向风的影响),设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阻与下落速度的平方
(v2)成正比,关系为F 阻=kv2,其中k为常数,且k=1×10-4N?s2/m2。求:
(1)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大小;
(2)请在v-t图中画出从开始下落到落地这一过程中雨滴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描绘出大致情况即可)
v d
第28 题图
第29题图
t (3)结合题目分析“瓢泼大雨以很大的速度
到达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落到地面”的原因 ▲ 。
30.由于货车超载所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图甲是某种型号的厢式货车,其部分参
数如表所示。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型号 整车重量 额定载重
*****型 2t 8t 5m3 柴油 车厢容积 燃油种类 甲
第30题图
乙
(1)如果该车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该厢式货车载重量是否超过额定载重量?(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g/cm3)
(2)该厢式货车要过一长桥,若桥头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该厢式货车车厢内既装泥沙又装木材,则为使车厢空间利用率最大且安全通过该桥,该汽车内装泥沙和装木材各多少吨?(已知木材的密度为0.8g/cm3)
湖州市第二十二届“诺贝尔杯”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 第8页 (共8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