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课说什么
说课说什么,怎么说
这次全市二轮复习研讨会,经过讨论决定试行“讲公开课”与“公开说课”相结合大方式来完成第一天下午的公开课研讨,其中“公开说课”的形式是第一次在市高三复习研讨会上运用。
如果说,备课就是研究如何行动,那么说课,则是对行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课的研究性质更为明显,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素养。讲课是对学生,45分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而说课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还要经得起台下观众的质疑和询问。当然,单纯从“应付”的角度,把教学的过程说一说也可,但这不是我们所要的说课。
那么,如何使公开说课发挥其效用呢?以下梳理了有关的要求,贴在这里供老师们参考。
一、说给谁听
“说课”不同于“讲课”,不能把“说课”当作“讲课的预习”或“重讲一次”或“简略的讲课”:
“讲课”是一个教学过程,听众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讲”的是“语文”;
“说课”是同行之间的教学研讨,听众是同行,同行是“交流”的对象,“说”的是“语文教学”。
由此看来,“说课”的要求更高。“说课”之“说”,并不是一般的“言说”,它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过程,是一个思考、分析、反思的过程。没有对自己的教学的思考、分析和反思,就可能无话可说,就可能说不出来。“说课”的对象是同行、专家,可能更挑剔,要求更严。“说课”完毕,“说课”者要接受听众的询问并进行答辩。
二、说课的表达方式
“说课”的表达方式是“解释”,就是向同行解释我是怎么做的(或准备怎么做),以及解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解释这样做的依据。因此说课常是述—论结合的,说课之说常有论述、阐释的成分。
2010年带三中贾兆芳到上海参加全国说课大赛,发现很多老师并不会说课,
有些把说课与推介结合,推介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一些做法,偏离了说课的要求,也有的只是把教学过程或教案复述一遍,徒有说课的形式而无说课的实质。
三、说课的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说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认为这是轻而易举的,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并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有些老师课教得不错,但不见得就能说出自己是怎样设计这一堂课的。“做”是一回事,“说”又是一回事,后者需要“反思”能力。所谓“反思”,即“自己看自己”,自己把自己当作对象来客观地研究,这非常不容易,需要有很强的研究意识和正规的科学训练。目前不少学校所做的“录播”其实也在逼迫着教师建树这种意识。
第二个层次,就是不仅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还要说出为什么这么做,即说出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如果说,请老师们说一说某一种教学理念,不是很难,但要具体说你这一堂课的教学理念,却格外难。因为前者是抽....象的就理论讲理论,后者需要对实践有深刻的见解,对理论有准确而具体的把握,还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由此也可以知道,说课所涉及的范围,要比上课所涉及的范围大,也要比上课所涉及的层次深,她需要把上课背后起作用的一些东西说出来。没有对自己教学的思考、分析和反思,就可能无话可说,就可能说不出来。
四、说课说什么
网上列出的说课程序较为繁琐,条目过于复杂,表面化,散乱,相互之间看不出什么联系。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说也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在一些表层的内容上飘过来飘过去,说的都是套话,没有思维穿透力,没有逻辑性,没有说服力。头几年招考教师当说课评委,有很多非语文专业的考生来说语文课,把网上的一些套话说一遍就占了大部分时间,真正切入内涵的东西又没有一点,普遍如是,让人相当痛苦。
高中教师参与说课少,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可能让你说课也就是网上那一些条目,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合今年基于“目标、操作、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教学深化研究主题,我们的说课要列的条目就三点:
——我这堂课想达到什么目标;
——我使用什么教学策略来达到这一目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