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南京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南京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4:51:31

24.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g。

(2)把金属块放入装有60cm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cm.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kg/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A C C C C B 二、填空题 11.C

12.凸透 焦点 放大镜 13.光的折射 高

14.汽化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5.振动 空气 16.运动 静止 三、计算题

17.1×10-2Kg 1.125×10-2Kg 18.29s。 四、实验题

19.B BCA 1.125×103(或1125) 20.(1)15.0.(2)上.(3)c;投影仪.

21.像的位置 A 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直接 不能 3:05

3

3

3

22.B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99 C 不可行 水能继续

从烧杯底或石棉网上吸热

23. 能 铃声变小 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 24.4 20 2.72×103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甲物体的体积V甲=V0 ,乙物体的体积V乙=4V甲 ,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 3 倍,若两物体中只有一个是空心,则 A.甲物一定是空心的 B.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0 C.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1.2V0 D.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0.8V0

2.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部分,且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如图所示,则所截去的高度h甲、h乙的关系是

A.h甲一定大于h乙 C.h甲可能大于h乙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变矮了 C.因为红外线有很强的热效应,所以常用来做遥控器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4.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6.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B.h甲一定小于h乙 D.h甲可能等于h 乙

A. B.

C. D.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8.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听诊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10.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二、填空题

11.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质量_____,密度_____,体积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它是光的_____现象造成的。

13.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1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15.夏天,下大雨之前总伴有打雷和闪电,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_______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8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6.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如果汽车以72km/h合_________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h,则汽车

行驶了________km,行驶途中小辉看到路两旁的树木都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_______为参照物. 三、计算题

17.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求:(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 液体与烧杯的质量m/g 液体的体积V/cm 33

40 20 60 40 80 60 100 80

(1)烧杯的质量; (2)这种液体的密度;

(3)一个能装下200克酒精的瓶子,能不能装下200克这种液体?若不能装下,最多能装多少?若可以装下,这些液体占多大的体积?

18.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25.小雨为了帮助家人测定盐水的密度,课余时间和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等器材,一起测量盐水的密度,她们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她们第一次的测量过程:

(1)该实验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小雨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移动;

(3)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后,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雨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6g,则小雨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________g/cm.

(4)就在她们为测出盐水的密度而高兴的时候,小刚发现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归零。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及数据,她们认为这样会使测得的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4.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g。 (2)把金属块放入装有60cm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cm.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kg/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A C C C C B 二、填空题 11.C 12.凸透 焦点 放大镜 13.光的折射 高 14.汽化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5.振动 空气 16.运动 静止 三、计算题 17.1×10-2Kg 1.125×10-2Kg 18.29s。 四、实验题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