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加精)
////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13.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他的独特在哪?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3分)
数学奇才华罗庚
王元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
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加入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该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
////
////
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了。\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予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15.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16.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
////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徽杜渐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 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② 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③ 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④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⑤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⑥ 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A.④②①③⑤⑥ B.②④①⑤③⑥ C.④②③①⑥⑤ D.④①②⑤③⑥ 20.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21.仿照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4分)
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只乐而乐”的胸怀抱负; 结识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识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2.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所以生活不是缺少幸福和快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体验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发掘生活的真善美,重温幸福时光!
请以“原来 就在身边”为题,补全题目,立意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
一、1.B (因为破解的是猜想,即“证明”了“猜想”的正确。本题只要明确“这一猜想”这个有指代意义的短语的内涵即可。)
2.D (放在因特网上的仅仅是“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这一例题的论证过程。)
3.A (B项错在将陶斯未能最终证明的东西说成已经找到;C项错在说证明过程是两位数学家共同完成的;D项错在用六边形替代正六方形。)
4.C【解析】绝:横渡
5.B【解析】A 前者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B 两者都是连词表转折 C 前者是却 竟然的意思, 后者是 你 你的 代词 D 前者代词 后者语气副词。
6.D【解析】 经历没有体现出积累的重要性
7、(3分)⑴君子的本性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分)⑵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参考译文】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逗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荀子(《劝学》)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韩愈 (《师说》)
8.“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9.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10.略
三、11.(4分)1.A D (A.酒婆的醉态透着悲凉,作者在这里描写其醉态也不是为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