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格林童话》叙事结构的语篇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格林童话》叙事结构的语篇分析
作者:王若冰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摘要】:《格林童话》是闻名世界的童话故事集,也是语篇分析研究的经典素材。本文将结合普洛普(Vladimir Propp)提出的童话故事叙事语篇分析模式以及心理语言学派提出的相关叙事语篇分析的理论对《格林童话》中的童话故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和风格,给中国童话的创作和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格林童话》;叙事结构;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也称话语分析,是对超出单句长度的语言段落进行的语言分析,其目的是研究语言和语言所使用的语境的关系。本文运用普洛普的童话故事叙事语篇分析模式以及心理语言学派提出的叙事语篇分析理论对《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简要分析。 一.普洛普的故事叙事语篇分析模式
弗拉基米尔·普洛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指出了意义产生的过程,他把故事当成叙事元素的组合。普洛普认为在童话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是“不变”的,称为“功能”。角色的功能可以详细分为31种,这些功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下来的,且这些功能经常纠缠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角色”。因此,“角色”和“功能”是故事的两个基本要素。
首先,角色共有七个,分别为反面角色、协助者、救助者(通常有魔法)、公主、送信人、英雄和假英雄。以《灰姑娘》为例,故事中灰姑娘的继母和两个姐姐是“反面角色”,被变成车夫的小老鼠可以视作“协助者”,仙女教母是具有魔法的“救助者”,主人公灰姑娘是“公主”,送来舞会邀请函的使者是送信人,最后,王子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其次,31项功能如下: 1.某个家庭成员不在家。 2.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 3.禁令被破坏。 4.坏人试探虚实。 5.坏人获得受害者的消息。
6.坏人企图欺骗受害者,以便控制他或占有他的财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