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41:14

小组计划书

——第一团小组

小组 名称: “和你在一起” 导 师: 刘 玲 老 师 小组工作者: 王铭敏 张 洁 张天明 吴琛茜 刘 燕 谭玉燕 黄子菲 陈莺丹 丁 磊 王冰洋 李 燕 组 员: 张 茹 王晓璐 潘 宇 李锦花 刘丽娜 叶 蕾 陈俊国 冷彦涵 况 硕 尹世锐 金智燕

一、小组理念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经验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需要他人关爱,需要被他人理解,需要了解自己被他人所需要。小组工作方法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进行群体生活以及人际互动的体验环境,通过个人在群体中的互动,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变化和增强,达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个人相处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特定他人,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广,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失落。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等现象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愿望,而这类同学则比较缺乏这种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的初、中阶段,其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易趋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大学生具体交往中表现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应”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我们设计和即将实施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理论架构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出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言行。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点,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以提升认识,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表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三、目标及目的

小组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

小组目的: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为寻求良好人际交往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

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

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四、服务对象和招募方法

服务对象

特点:自愿并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第二团小组同学 性质:发展性成长小组 人数:11人

日期:2010年3月11日至2010年3月25日 时间:每周四下午2:00-5:00

地点: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地点可因活动性质而改变) 招募办法

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第二团小组同学全部愿意参加本小组。

五、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10年3月11日14:00至17:00 地点: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

本节目标:使全体组员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在主观上积极希望改变人际关系现

状,期待下一节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 目标 内容 “菜园、果园、动物园”游戏: 要求组员按照逆时针顺序依次游戏,错误者要求自我介绍,并用三个词语形容自己,将有工作者进行记录。 从三个描述自己词语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作为中心词,围绕它说一件能够突出展现这个词语所表现的自我的个人经历,如一件事情等等。 小组领导介绍小组名称等相关信息,回答组员的提问。 工作人员与组员共同商量制定小组协约。 所需物资 20分钟 工作者和组员间的认识。 白板、白板笔 40分钟 增强自我表达的能力,尝试敢于在人前袒露自我,鼓励自我的表现。 澄清组员的疑问。 制定小组规范,使组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5分钟 15分钟 海报纸张、笔 30分钟 组员阐述自己对小组的期望、对人使组员充分交流。 际交往的困惑、剖析原因、谈谈感受。 使组员感受小组的凝聚力,体验团体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 游戏“踩报纸”:要求组员分两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全部站到一张报纸上(组员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不能触地)。失败的要讲一个笑话。 15分钟 报纸、秒表 10分钟 使组员意识到“这要求组员用最简单的话真切地描述个小组”已经是小组。 “我们的小组”。 让组员间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记住别人的重要性。 总结本节活动,期待下节活动。 收集组员对小组的评价。 作业:要求组员回去后,记录今天在一起的组员朋友和他们的一些特征(可用文字描述或作图)。 小组工作者进行活动总结。 小组满意度调查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问卷 第二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10年3月18日14:00至17:00

地点: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

本节目标:在人际关系上有基本突破,并能够积极的与其他组员分享个人的感受,积极与让他人交往。

具体活动内容将根据第一次活动情况,再行具体安排。

第三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10年3月25日14:00至17:00

地点: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

本节目标:强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成功实现人际关系能力的提升,情绪平和的面对分别和参与小组的闭组仪式。

具体活动内容将根据前两次活动情况,再行具体安排。

六、所需资源

报纸、白板、白板笔、海报、纸张、透明胶、笔、DV机、问卷等等。

七、工作日程 日期 3月4日-7日 3月8日-9日 3月11日 3月18日 3月25日 3月25日 任务 联系组员,确定他们的需求,并得出结论 工作者讨论,制定规划,确定主干游戏计划 第一次开组 第二次开组 最后一次开组 小组评估 3月10日-11日 小组计划书初稿起草并完成 3月11日-18日 根据第一次开组情况,修订并完善小组计划书 3月18日-25日 根据前两次开组情况,修订并完善小组计划书 八、应变计划 预计困难 参加者在活动中存在顾虑 活动中组员情绪低落

应付办法 我们在开组前通过访谈等方式先行与各位组员进行适当交流,并保证社会工作者确保组员没有什么顾虑 通过适当的游戏提起组员兴趣,或者通过一些使人精神振奋的无聊小点子提高组员情绪,亦可通过部分积极的组员带动情绪 九、评估办法

1、在第一次小组工作前和最后一节小组工作中,组员将被安排完成同一份问卷,以比较他们在参加小组前后对对方的沟通模式及技巧有否改变。

2、在每节即将结束时和最后一节,和大家共同分享各自感受。

十、参考书目

刘梦主编.小组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刘梦主编.小组工作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李滢铨,潭碧茵,孔繁强,苏湘著.社会公平发展游戏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钱永健著.拓展训练.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马尔科姆·派恩(英)著.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搜索更多关于: 小组计划书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小组计划书 ——第一团小组 小组 名称: “和你在一起” 导 师: 刘 玲 老 师 小组工作者: 王铭敏 张 洁 张天明 吴琛茜 刘 燕 谭玉燕 黄子菲 陈莺丹 丁 磊 王冰洋 李 燕 组 员: 张 茹 王晓璐 潘 宇 李锦花 刘丽娜 叶 蕾 陈俊国 冷彦涵 况 硕 尹世锐 金智燕 一、小组理念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经验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需要他人关爱,需要被他人理解,需要了解自己被他人所需要。小组工作方法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进行群体生活以及人际互动的体验环境,通过个人在群体中的互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