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
夹河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 )组( )号 导学案编号:8yw上-21-02(总30 ) 教学课题: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复习旧知、检查预习】 (5分钟)
3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这三个条件是?磨练目的是什么?
(2)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这一节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分钟)
1、作家作品
1、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人称“ ”孟子主张施行“ ”,以统一天下。《孟子》是“四书”之一,“四书”有《 》《 》《 》《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 (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 (3)行拂乱其所为 ( ) (4)所以动心忍性 ( ) (5)曾益其所不能 ( ) (6)法家拂士 ( )
二、【引入新课、出示目标】(2分钟)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自主学习、讲解释疑】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又想要说明什么?
(2)请你举一举古今中外与之同类型的事例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 1 -
五、【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解释加点字。 管夷吾举于士 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入则无法将拂士。 ..征于色,发于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答:
日期 次数 等级
【文言现象归纳】 (一)通假字
1.曾,通“增”,增加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2.衡,通“横”,梗塞,不顺 例句:衡于虑 3.拂,通“弼”,辅佐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 4.忍,通“韧”,坚韧 例句:所以动心忍性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动词用作名词: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名词用作动词: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三)一词多义
1.拂(fu)违背 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拂(bi)同“弼”,辅佐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3 发 (fa)被选拔,被任用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4 发 (fa) 表现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
5.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逸) 衣食所安 (养)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 2 -
阅卷人 本人得分: 小组得分:
【课后作业】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 任:__________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 ③人恒过 过:__________
2.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___________论据。作者从个人_____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____________的方略,最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