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白药牙膏,从3000万到6个亿
揭秘:云南白药牙膏 如何从3000万到6个亿?
第一部分:3年,3个“第一”打破3种“质疑论”
2005年,一支特立独行的牙膏以超凡的胆识和魄力、势如破竹的姿态,在中国牙膏市场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
这支牙膏的名字就叫云南白药牙膏,2006年底,其市场销售额累计已飙升至3个亿,成功开拓了功能性牙膏高端市场的新大陆,确立了中国功能性牙膏的品牌地位。2007年底,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累计已冲破6亿,一举成为医
药产品进军日化领域的成功典范。
2008年当年销售额已过5亿,累计销售额已过10亿,而到今天,云南白药牙膏累计销
售额已达29个亿,一举成为医药企业跨界日化领域的一个品牌高杆。(可查阅《跨界战》一
书,作 者: 沈国梁 卢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作为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民族医药旗帜品牌,云南白药最初做出进军牙膏领域的
决策无疑是富有前瞻性和勇气的。
然而,当时牙膏上市后,白药人切身感受到,各种隐性和显性的压力始料未及,其中,不少来自财经报媒和网络的市场专家,纷纷表现出对这支牙膏前景的关注
和担忧,其中也不乏各种质疑的评论。
然而,就在人们的质疑声中,云南白药牙膏走出了自己的路,实现了一个民族药企进军日化领域的“崛起神话”。今天,当我们打开网页,再次回顾以下当年3
类有代表性的论点——
质疑一、医药企业做牙膏——“门外汉” 质疑二、与洋牙膏抗争——拿鸡蛋碰石头 质疑三、云南白药做高价牙膏——必死无疑
今天,我们再次留意相关媒体,能看到很多全新的评论,“云南白药牙膏开创了牙膏市场的新蓝海”,“云南白药牙膏,民族医药崛起的一匹黑马”,“云南白
药牙膏的成长案例应被收录在哈佛商学院的中国版教材”……
俱往矣,在肯定和汗水的背后,作为与云南白药全程战略合作伙伴——凯纳人希望,将云南白药牙膏3年来的营销推广进行揭密,破解这一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式战略策划的精髓,给予广大医药企业,尤其是正在寻求跨行业突围的中国转
型企业一些有价值的启发和借鉴。 第二部分:大背景 一支牙膏的迷局
2005年,对于云南白药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云南白药集团王明辉总裁对外宣告,集团目标是“稳中央,突两翼”。云南白药牙膏便是其中“一翼”。为此,集团特成立了“健康产品事业部”,由总裁助理秦皖民兼任事业部总经理,集团市场部总经理黄卫东全权协助,负责云南白药牙膏的营销推广。作为进军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头阵,集团对于云南白药牙膏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但在2005年上半年,云南白药牙膏的发展陷入了破冰
期的迷局。
经过半年的运作,队伍、渠道、终端已初具规模,此时,央视投放的首支牙膏广告《出血篇》,犹如一支“锥子”迅速插入市场,获得市场较高的关注度,但是,产品的动销力还远不够强。虽然云南及周边市场已赢得了3000万的基础销量,但这些成果离有远大志向的白药人的追求目标还很远,离高瞻远瞩的白药决策层心中的期望还很远,要获得大踏步的市场突进,赢得全国市场销量的大幅度增长,还存在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此时,云南白药决策层通过多次高层会议,达成了一项决定今后牙膏命运的重要共识:用医药企业擅长的医药保健品的整合推广手法宣传云南白药牙膏。但是,如何找到专业的、有全案实战经验的策划团队共谋发展,成为摆在白药决策层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地处滇南,资源有限,眼光长远、审时度势的白药决策层决心走出云南,寻求强有力的策划合作
伙伴,助力市场,为产品腾飞“添翼”。
第三部分:传播大策略
非传统定位,先创品类,后树品牌
两大惊人的市场发现:2005年7、8月的夏天,依旧是一个炎酷而闷热的季节,由沈国梁亲自挂帅,凯纳白药专案组成员奔波于每个超市,进行市场走访,了解
牙膏动态,并和消费者做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
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的两大市场发现是令所有人为之振奋的。
发现一、中国90%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
无论是专业数据显示还是调研发现,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麻、辣、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成年人大多有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萎缩等口腔问题。而这些口腔“小问题”虽然不足以去医院,但大多困扰了人们的情绪,有快速解决的
心理和生理需求。
发现二、传统牙膏解决的大多是牙齿的问题,是防蛀和清洁的问题。 传统牙膏解决的主要是“防蛀、美白、口气清新”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聚焦在牙齿上,着重于清洁,但科学表明,清洁是牙膏必备的基础功能,防蛀主要是儿童期需要解决的,成年人口腔问题大多是体现在牙龈和口腔内的综合问题。 这些传统牙膏所不能解决的,消费群体又存在巨大潜在需求的“空白点”,恰恰是云南白药牙膏能填补的优势点。以牙膏为载体,将云南白药用于口腔保健,使
白药的功效在牙龈、口腔等软组织发挥其独特功效,是云南白药集团科研专家多
年攻坚的成果。
临床研究证明,云南白药牙膏不但对牙龈出血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牙龈萎缩、牙龈炎、牙周炎、口臭、蛀牙等常见口腔问题。事
实上,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牙膏,而是一支能解决多种口腔问题的牙膏。
非传统牙膏,与国际“药妆”接轨
我们认为,要让云南白药牙膏快速被消费者认可,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跳出普通牙膏阵营,不让云南白药牙膏姓“牙”,而是作为一支“口腔全能膏”,能综合解决成年人口腔问题,给大众带来真正口腔健康的,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非传统牙膏”。非传统牙膏的定位,创出了一个区别于传统牙膏的新品类,化解了三
大障碍:
1. 背景障碍。将医药科技背景与日化产品有利嫁接,巧妙地将劣势转化成优势,增加了牙膏的科技含量和信誉保证,这也是符合国际“药妆”理念的大潮流。 2. 价格障碍。对普通清洁牙膏而言,10元是消费者接受的价格分水岭,而把一支牙膏作为解决口腔问题的产品时,20多元的价格就显得容易理解了。
3.人群障碍。突破了原有的牙龈出血人群,扩大了使用人群。
在这个非传统定位下,我们还进行了拓展和演绎:
1.拓展了症状。从单一的解决牙龈出血问题到解决“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全面性的口腔问题。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拓展,是这一策略最具实效性的地方。从单一症状到三大症状,杀伤面更广。除牙龈出血患者之外,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人群同样不少,而且,他们属于需求更为迫切,对价格敏感度较低,
对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人来说,大都愿意花20多块钱来解决问题。 2.拓展了人群。白领、口腔问题人士、特殊人群(心脏病、高血压、躺尿病等
患者)都将成为我们的目标人群。
(云南白药,国家中成药3大绝密配方), 3.拓展了非传统的含义。配方非传统
疗效非传统(一修二养三提高),成分非传统(独含云南白药六大活性因子,治
疗调理能力更强)、原料非传统、工艺非传统…… 由此,确立了云南白药牙膏的独特的“第三极”传播模式:
与普通日化牙膏相比,云南白药牙膏“非传统”在对健康的“更专业”——以医药科技做支撑,拥有更专业的理念、更专业的人员、更专业的经验和态度…… 与一些草本汉方牙膏相比,云南白药牙膏“非传统”则显得“不一般”——配方非传统(云南白药,国家中成药3大绝密配方),功效非传统(一修二养三提高),
成分非传统(独含云南白药六大活性因子,功效更强)……
辅以云南白药百年的品牌力,云南白药牙膏区隔出了一个不同于普通牙膏的新品类——“非传统口腔全能保健膏”,依靠独特的品类区隔迅速撬开市场。 启示一:在“天下大同”的现代市场,创造新品类,无疑是创造了新的市场蓝海。实践证明,创品类往往比树品牌来的更为直接有效,更能在短期内迅速拉动销
售,引起关注。
启示二:在中国做市场,一上手就细分人群往往是一种误区,先最大限度撒网,然后重点捞鱼,而上市之初就细分锁定人群,往往会画地为牢,束缚手脚。
第四部分:营销部署 聚焦商超,梯度布局全国
为了迅速实现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目标,与客户商定之后,我们制定出“锁定
商超,布局全国”的营销策略。这一策略的执行分为两大部分:
1、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商超,尤其是重点KA卖场,将渠道重心从原来的药房渠道进行转移,因为消费者购买常规日化品主要还是在商超,极少人会特意
去药房买牙膏。
2、梯度布局。在全国各省级市场进行渠道建设,以央视为平台,进行电视广告投放,拉动全国市场面的销售,带动各市场的销量;选择部分省级市场作为重点市场,从省会城市开始,实现中心突破,而后向二类地级市场推进。 这一策略兼顾了全国市场,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从2005年8月开始,一直维持了央视广告的投放,重点市场从最初的1个云南,增加到12个,到2007年,
达到25个,每一个市场基本实现了启动一个月内即赢得爆发性增长。
第五部分:铿锵三部曲 绝对攻势,环环紧扣
2005年8月,云南白药牙膏启动全新营销传播攻势,一场历时3年,震动医
药与日化两大领域的营销战正式拉开序幕—— 三部曲之一: 2005:以小搏大,非常突破
危机:2005年,对于云南白药牙膏而言,是艰巨的一年,还剩下半年的时间,但传播费用已捉襟见肘,当时市场正面临重大的危机:3000万的基础销量主要来自耕耘2年多的云南,但当全国铺开,央视广告启动后,市场并没有显著动销,渠道随时面临退货崩盘的危险。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以小搏大,赢得当年的销
量突破,是摆在凯纳策划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平面:四轮攻势,层层递进
在与客户多次商讨后,凯纳确立了“报媒阵地,深度说服”的八字方针,因为,云南白药牙膏不是一支普通的牙膏,而它要解决的也不是普通的牙齿问题,而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