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探讨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摘要] 当前,我国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将遇到新的挑战。面临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迎接这些挑战,除了从体制、法律上不断完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人的思想”这个方面先解决好问题,从而使人们能更好地投身于改革和经济建设,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步伐。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和传承人,不仅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强化其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的引导。因此,在这一新的时期知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代写教育论文政治工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基本思路,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健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它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带来了重大影响,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间题。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新时期的大学生耳闻目睹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到祖国的进步和发展,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们关心改革开放,关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寒暑假实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因此,从总体角度而言,他们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了信心,表现出积极、稳定、健康的政治思想。与此同时,他们的政治鉴别能力增强,能够比较理智地对待和思考一些政治问题,也不再轻易为某种思潮所左右而采取过激行为。另外,他们的政治取向更加务实,更多地利用经济眼光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政治问题,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主张在现实环境中求得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脱离现实政治环境空谈个人的理想和奋斗。
但同时,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l)对国情的认识不透彻,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腐败现象、农村贫困、国企亏损、下岗职工生活困窘等;(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想和政治观念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主要以自我发展为立足点来看待政治问题;(3)对敏感性政治热点问题易受煽动性宣传的干扰,虽然产生过激情绪和行为的可能性不大,但对其思想造成一定影响,情绪波动在所难免,表现出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稳定性差的一面。
“品德高尚”、“健全人格”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迫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推崇诚实守信、敬业勤业等道德原则。希望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对社会上存在的唯利是图、权钱交易、假冒伪劣、偷盗抢劫等丑恶行径深恶痛绝。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整个社会群体范围内,道德水准处于较高层面,他们积极参加希望工程、抗洪救灾捐款、义务劳动、无偿奉献、青年志愿等活动。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也存在一些问题:(l)道德观念模糊,是非善恶界线淡化。如认为考试作弊不是很羞耻的事情,恋爱中缺乏道德责任感等;(2)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严格要求社会和他人,对自己放低要求。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等。因此,在道德认识和行为选择上出现冲突。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大学生有了更多展现自己才能和实现抱负的机会,但也带来了他们生存、就业和发展的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天之骄子”到现在的“双向选择”,迫使大学生冷静地、客观地认识自我。对大学生而言,自我价值、自我奋斗、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具有更强的务实性和可实施性。因此,从内在动力讲,这种自我表现意识对大学生的奋斗和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日益下降,心理疾病也在增多。大学生中身体素质趋于亚健康状态增多;心理上的疾病多表现为烦躁、焦虑、压抑、酗酒、吸烟等行为。同时,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逐渐增高,他们大部分在家过惯了娇惯生活,其生活自理能力十分有限。自我意识强,但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控制能力等“力不从心”的现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就趋向于现实利益。从价值主体看,大学生面对社会变迁、利益调整,更加注重“自我”的分量,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更注重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讲求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转向金钱、感官的享受,讲求知识理想与金钱物质并重。在价值评价上,同道德评价一样采取双重标准,用集体主义要求他人,自己则采取利己主义。理论上的认知与实践中的行为脱节,这种双重性充分反映了社会变迁形势下大学生的复杂心态。
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路
(一)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定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大学生在接触开放的文化环境时,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引导大学生由爱父母一爱师长一爱他人一爱集体,最后上升到爱祖国。
(二)加强时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德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其认识到如何做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然而高校的德育必须坚持一元化的导向,使学生明白社会所容纳的并不都是时代所提倡的。价值的真谛在于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要通过自身劳动来实现。说到底,人的价值就是更多地为社会创造和奉献。进行人生观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人活着为什么,怎样生活和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从大学生生活的最贴切处人手,诱发他们的生活理想,从而激发其强烈的职业理想,把社会理想、为祖国做贡献的理想教育落实到他们的职业理想上。理想是动力,也是激励,在理想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树立现代人才质童的德育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德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现代的人才质量标准,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踏实加肯干、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类型,而是复合型、适应性、开拓性的人才。因此,要培养他们具有职业意识、创业意识、敬业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良好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的探讨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个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