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閮ㄧ紪浜烘暀鐗?019-2020瀛﹀勾涔濆勾绾т笅鍐岃鏂囩涓夊崟鍏冨涔犺祫鏂?- 鐧惧害鏂囧簱
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2)事实论据(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
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②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
③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④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7.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更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义:道义、大义。言行合乎道德规范,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五、理解性默写
1.哪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唐雎不辱使命》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 秦王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 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 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
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