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案

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9:07:40

【尝试解答】 1.D 2.B 3.A

1.城市化进程及差异 (1)时间差异

(2)地区差异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人口比重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后期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 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早晚 原因 快慢 原因 大小 发达国家 早 工业化早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 大 发展中国家 晚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较小 所处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原因 表现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

(1)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

(2020·济南评估)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发展历程可能是( ) A.Q—P—N C.P—N—Q

2.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 B.Q阶段城市交通体系较完善 C.N阶段城郊农业最发达 D.Q阶段工业产值不断降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阶段第一产业比重约为50%,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35%和15%,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P阶段第二产业比重约为50%,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约为18%和32%,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Q阶段第三产业比重约为65%,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5%和30%,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P阶段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但城市化水平仍在不断提升,还没有达到最高,A错;N阶段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第一产业比重大,但生产力水平

B.N—P—Q D.N—Q—P

较低,城郊农业并不是最发达的,C错;Q阶段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生产力水平最高,交通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产业比重虽然比成长阶段有所减少,但工业仍然不断发展,产值继续上升,B对、D错。

答案:1.B 2.B

(2020·青岛质检)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3~5题。

3.推测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辽宁 C.湖南

4.2000-2005年,吉林的( ) 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 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

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B.上海 D.安徽

5.图示时期,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 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

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解析:第3题,两个时段,M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普遍较低。2000-2005年,M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该时期镇区人口减少,镇区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城化贡献率高;2010-2015年,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镇区人口增多,镇化贡献率提高。综上分析,上海符合该特点。故B选项正确。第4题,2000-2005年吉林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在增加,故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总数应该增加,故B选项错误;该图反映的信息是吉林省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增加,但不代表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故C选项错误。第5题,

城化贡献率与镇化贡献率呈负相关,城化贡献率越高,镇化贡献率相对越低。读图可知2010-201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低于陕西,说明重庆的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故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2000-200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高于陕西,即城化贡献率低于陕西,故A、C选项错误。

答案:3.B 4.D 5.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高考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 km C.20~25 km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A.①② C.②④ 【图解思路】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④地表径流增多 B.①③ D.③④ B.15~20 km D.25~30 km

【尝试解答】 1.B 2.C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尝试解答】 1.D 2.B 3.A 1.城市化进程及差异 (1)时间差异 (2)地区差异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人口比重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后期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 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早晚 原因 快慢 原因 大小 发达国家 早 工业化早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 大 发展中国家 晚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较小 所处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原因 表现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 (1)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