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极致分析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物业服务企业数量仍远高于其他地区。四大区域里,东部地区物业服务企业约4.8万家,约占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的44%;中部地区约2.5万家,约占全国的22.8%;西部地区约2.8万家,约占全国的25.4%;东北部地区约0.9万家,约占全国的7.8%。综合来看,中西部区域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见图4)。
(四)经营收入取得新增长
原标题:2015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据本次调查,全国物业服务企业2014年经营总收入约为3500亿元,较2012年全国3000亿左右有较大增幅,增长了16.7%(见图5)。一方面物业在管面积持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在互联时代拓展多元营收渠道,行业经营总收入实现了较大程度的上涨。
(五)从业人员数量取得新增长
根据本次调查,截至2014年底,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见图6)。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地域差异仍较为突出。东部地区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353.2万人,约占全国从业人员的49.7%;中部地区约136.8万,约占全国的19.2%;西部地区约179.6万人,约占全国的25.2%;东北部地区约41.6万,约占全国的5.9%。值得注意的是,从业人员数量反映出中西部加快增长的态势,尤其以河南、陕西等省市增速尤为明显,区域间差距有所缩小(见图7)。
(六)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
物业服务企业一直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并成功取得新进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生活以3.3亿元收购深圳开元国际100%股权,此次并购增强了彩生活在中高端社区物业管理方面的实力,彩生活社区O2O增加30多万户家庭、100多万用户,涉及超过130个物业管理项目。万科物业向行业输出“睿服务”解决方案,先后与金隅集团、北京首创置业等企业签约合作,全面进入市场化发展轨道。截至2015年6月底,长城一应云联盟伙伴已达到75家企业,覆盖全国1500多个物业管理项目,服务面积超过3.3亿平方米,一应云平台聚合了约320万户家庭,超过1000万人口。通过并购、联盟,扩大管理规模,增加服务客户数量,有利于发挥集约和规模效应,增加经营性收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四、行业发展新趋势
从总体看,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将围绕着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经营理念上,从为物业售后的整个使用过程提供对房屋及其设备、基础设施与周围环境的专业化管理,到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模式及组织形式,向不同消费主体提供更高质量的基础物业服务及个性化、专业化的定制式衍生产品和服务。
(二)管理手段上,从技术含量较低,生产服务形式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到广泛应用包括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内的高新技术
和管理工具,实现管理升级,提升服务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行业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
(三)服务创新上,从产品边界狭窄,服务功能创新局限,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到通过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和产业链上的延伸服务,拓展产业边界,实现服务价值创新。
(四)人力资源上,从服务生产者以传统作业人员为主,不强调专业分工,组织结构单一,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到主要服务生产者由传统操作型向专业复合型转变,各专业能级不断细分,组织结构设计合理完整,人员配置充分有效。
(五)管控模式上,从运作模式以劳动密集型和简单劳动提供为主、投入产出比较低,到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变,实现高增值服务,产出附加值高。
(六)产业链上,从服务产业链发育不够成熟、专业化能力较低,到服务产业链发展呈集群式特点,产业融合特征明显,服务具有差异化。
具体而言,物业管理行业将主要呈现以下三个发展趋势:
1.互联网与物业管理行业深度融合
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信息时代,云端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成为支撑大数据、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应用。互联网与传统物业的跨界融合,催生了物业管理行业全新的服务模式,赋予物业服务新的内涵,促进了行业的高附加值化,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物业服务企业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一方面,积极借助“互联网+物业”的模式,应用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整合社区周边餐饮、房屋经纪、物流等商业资源,渗透到衣食住行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另一方面,探索“物业+互联网”模式,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便捷、周到的高品质物业服务。
2.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
受到政策环境、市场竞争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政策因素方面,新型城镇化、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规划实施,国内城乡和区域发展趋于平衡。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批品牌企业凭借其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