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政策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标志:1951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 拉斯韦尔关于政策科学的六点界定
(1)政策科学是有关民主的学问:涉及个人的选择,必须以民主体制为前提。
(2) 政策科学的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基础上的学问:其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必须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主义,建立可检验的经验理论。
(3) 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非常敏感的学问:它所选择的经验分析模型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
(4) 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要靠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确立自己崭新的学术体系。
(5) 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后者的实践经验对于政策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6) 政策科学是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2、“政策分析”、“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这些命题的提出者。 (1)
(2)戴维.伊斯顿: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传统政治学的角度,侧重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但忽略了公共政策除价值分配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
(3)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突出了行动特征;政府的不作为并不代表没有政策,政府决定做或不做与政府真正做或不做很大差别。
3、 “民贵君轻”、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反映的政策原则?
4、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 “思想库”、“智囊”属于什么系统?
(1)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政策系统(Policy System)是一个由政策主
1
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以及将政策主体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反馈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的各部分之间是密切相连的。公共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大要素组成。 (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又叫“思想库”(think tank)、“脑库”(brain tank)。是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综合性政策研究、政策规划和政策咨询的组织。
5、公共政策的类型,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税额的减免、1977年我国决定废止免试入学而改行大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这些政策属于什么政策?(135)
经济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哪些?有的国家践踏多边协议,受害国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体现的是政策的什么功能?(157) (一)引导功能
为目标群体树立一个行为导向。从作用结果看,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有正向引导功能,也有负向引导功能。案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导向功能; 通过罚款方式控制人口生育:负导向功能;交通事故赔偿制度:“压伤不如轧死”
(二)分配功能
政府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任何政策都体现了一定利益的分配。 易获利的群体或个体:①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个人或社会集团②有力的利益集团③权力的拥有者 (三)管制功能(此功能)
通过政策对目标公众的限制和制约、禁止。表现为两个方面:(1)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这是积极性管制功能。(2)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犯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现代社会管制存在的形式多样化 (四)、调控功能
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
2
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了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公共政策,需要调控社会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举例:经济调控、社会调控
7、渐进主义模型、有限理性论提出者和主要内容。(237)
(1)渐进助于模型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延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2)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他认为“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程度内适于达到给定目标的行为方式。 8.“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诉求是什么?
(1)由于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所以称之为“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
(2)“上下来去”:(1)“上”:主观、精神、认识、理论以及居于上位或核心地位的政策行为者。(2)“下”:客观、物质、实践、行动以及居于下位或外围地位的政策行为者。(3)“来去”:互动,无数次的循环往复。 (3)“上下来去”政策过程的容纳和开放性
科学决策是“上下来去”政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所以乐于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型和决策手段。 9、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62)
在于它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这一本质蕴涵于公共权力机关为着具有公共性、偏好性或自利性的政策目标而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行为中。
10、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1、边界分析法(286)、类别分析法(287)、头脑风暴法(288)、假设分析法(289)的概念。
12、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有哪些?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什么模型?代表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是什么模型?(294)
3
(1)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内在创始模型 (2) 前者是内在创始模型,后者是外在创始模型
13、政府议程、系统议程的概念。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2)
14、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什么? 15、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土政策” 、“挂羊头,卖狗肉”、 “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等表现为什么偏差?
16、在政策评估中,政策效率、政策效益、政策效能、政策回应性的概念, 它们考察的分别是什么?
17、政策评估的类型,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划分的依据,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领导视察时的即性评说属于什么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类型: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非正式评估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的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政策做出评鉴的评估。正式评估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它在政策评估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结论是政府部门评价政策的主要依据。) 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和由专职评估人员实施的评估。外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 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事前评估的内容包含三方面:对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政策可行性的评估,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执行评估就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就是具体分析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认政策是否得到严格地贯彻执行。事后评估是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旨在鉴定人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辨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