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试题归类最新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试题归类最新答案及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0:51:4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及重视量的积累,③④符合题意;“尊重经验、崇尚权威”强调意识的反作用,“无所畏.A,勇往直前”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底线思维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重视量的积累。 10.(2015年安徽文综政治11)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故排除;题肢③说法过于绝对,违背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故排除。题肢②④说法正确且复合题意,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11.(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图16 )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A.踏玻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B

【解析】漫画中的主人公找不到垫脚之物,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看到了外面的视野,没想到拆掉墙上的砖就能看到,这启示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适合题意;A是联系的多样性(偶然联系),C. D是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认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名师点晴】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四个选项属于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这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选项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结合漫画,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12.(2015年山东文综政治33)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N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C适合题意;A, H, 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哲学试题,一定要明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然后提取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审题,审材料要细致,提取有效信息;审题目的要求(直接或根本原因、结果、经济意义或文化意义、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企业等);审选择项,选择项本身是否正确,本身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13.(2015年上海政治27)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哲学上看,考试招生制度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因是:

A.通过认识局部,落实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B.通过研究特殊案列,补充、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C.通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D.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2020年全国实施新方案”说明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故材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适合题意;A不适合题意;C. D只强调了一个方面,是片面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全面的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

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同时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4.(2015年海南政治21)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毛泽东的话说明要善于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诀矛盾,①符合题意入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属于哲学,当然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④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主观能动性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哲学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题意主要说明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次要运用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比如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明确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等。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15.(2015年江苏政治28)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C

【解析】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A错误;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要着重抓主要矛盾。答案为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

【名师点睛】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分析题目时要注意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主次矛盾是相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侧重于解决问题;矛盾的主次方面是侧重于单个事物、单个矛盾,侧重于认识问题。“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本题也可用排除法,ABD三项说法

错误。

16.(2015年上海政治29)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故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季羡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A.国家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 B.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 D.传统和现代化矛盾的解决是暂时的,由此不断推动国家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村料中“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这说明了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c适合题意;A、B、D均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

【名师点睛】本题以季羡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背景考查教材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考查角度是哲学,然后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17.(2015年课标卷Ⅱ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提到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我国经济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而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推动我国的解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因此本题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注意事物的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量变。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及重视量的积累,③④符合题意;“尊重经验、崇尚权威”强调意识的反作用,“无所畏.A,勇往直前”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底线思维设定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