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傅 妻 人家又惹了你什么了?
傅燊渊 他们兴建教师园地竟然不来找我签上点意见。
傅 妻 平时一到教师节你就下乡去躲赞助,现在你倒关心起教育来了? 傅燊渊 起码以后我还能给他们捐点旧器材什么的吧。 傅 妻 你就别去自留把柄了。
傅燊渊 不行,可不能肥了其他人而亏了我。 傅燊渊拿起电话就径直往承建教师园地的包工头家拨。 傅燊渊 (开心地)咱们的存款看来快要接近六位数了。 傅 妻 你竟然发展到了伸手要的地步。
傅燊渊 所以说女人就是女人,怕什么!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要玩就玩大点,否则划不来。 傅 妻 够用就行了。
傅燊渊 够什么用?现在我们要养房养车养享受,儿女们大学毕业后还要操心他们的工作和住房以及婚姻。更主要的是,我总不能一辈子当个小局长吧。做官多年,我已生疏了实际工作技能,要是有朝一日退下来,我能去打什么工?这一切的一切,都得靠大把的钱来冲锋陷阵。光靠我们俩的这点收入,简直是杯水车薪。有了钱,就算我退了位,也是高级百姓,照样有人来求我,不至于“门前冷落鞍马稀”。做清官有屁用?要是我因太清廉而被别人轰下台时,官员们会为我申冤并升我的职么?绝不会的,他们不知有多幸灾乐祸呢。也许会有几个百姓为我奔走呼号,但说不定要被打成刁民。我算是看透了。 监狱里。
记 者 明知山有虎,干吗还偏向虎山行?
傅燊渊 跟你说个故事吧:有个小偷到好朋友家玩。当晚,朋友家就不见了一口大铁锅。第二天,小偷请人来转告说铁锅被藏在一个石洞里。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么不仗义,小偷歉意地说,我也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但我已上了瘾,看到值钱的东西,就手痒得难以忍受。
(文章有改动)
12.下列对戏剧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出共三场的短剧生动地塑造了傅燊渊这个不进监狱不罢休的贪官的形象,活画出一场官场喜剧。
B.傅燊渊的妻子在戏剧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她一步步把傅燊渊推到了不可挽救的人生深渊。
C.三场剧的每一场都以简短的三个字做题目,准确而又简明地表现出傅燊渊腐败堕落的“轨迹”。
D.这出短剧虽然没有矛盾冲突,但故事情节、人物、地点十分集中,有利于话剧的演出和主题的明确。
解析:选C。A项,“活画出一场官场喜剧”不当,从内容上看是一出人生悲剧。B项,“是她一步步把傅燊渊推到了不可挽救的人生深渊”说法不当,虽然傅燊渊的妻子曾经让傅燊渊为家人办事,但在第三场中,也曾让傅燊渊“住手”“刹车”。D项,“没有矛盾冲突”理解错误。
13.这场戏剧的题目有何含义?请结合戏剧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理解戏剧题目的含义,要紧扣戏剧的内容和主旨,还要注意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答案:题目中的“轨迹”既是傅燊渊一步步走进监狱的历程,也是傅燊渊重复别人的轨迹,走了“贪路”的过程,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重复戏剧主角的“轨迹”。
14.怎样理解戏剧结尾处傅燊渊讲的故事?你认为傅燊渊的故事能回答记者的提问吗?(6分)
答: 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题目。第一问,对傅燊渊所讲故事的理解,要结合“上瘾了”这一个小标题。第二问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再结合剧本分析。 答案:(示例)傅燊渊想通过讲这个故事,揭示自己“贪”已成瘾的心理,来间接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不过我认为,傅燊渊并没有真正回答他贪婪成瘾的原因,而是回避问题,从前文可以看出,傅燊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目无法纪,认为法网疏而不密,甚至错误地认为凭借自己的身份、贡献就可以肆无忌惮,是不贪白不贪的错误思想在作怪。 (三)阅读话剧《茶馆(节选)》,完成15~17题。(15分)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 民 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 民 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 王利发 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 警 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 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
巡 警 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 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 警 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 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 警 (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 巡 警 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 兵 屌!
巡 警 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 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 兵 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 兵 屌!揍他个小舅子! 巡 警 快!再添点!
王利发 (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 兵 屌!(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 警 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 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 警 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 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巡 警 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
15.下列对文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剧本通过难民、穿着破军装的大兵,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B.剧本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巡警与大兵的对比、难民与王利发的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巡警为王利发打发走了难民和大兵,说明巡警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 D.王利发“不打发”难民,却把钞票递给巡警、大兵,说明他有欺软怕硬之嫌,也是在动荡社会中无可奈何的举动,作者用批评的笔调表现了他。
解析:选A。B项,谈不上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说法也不正确,反映的是战乱频仍,老百姓受苦受难的现实;C项,巡警打发难民态度强横,打发大兵时却毕恭毕敬,欺软怕硬,根本说不上维护社会治安;D项,“有欺软怕硬之嫌”曲解原文,“批评的笔调”说法错误,作者对其是同情的。
16.请分别从难民、巡警、大兵三个角度概括故事内容并指出社会状况。 (6分)
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