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井至安白线施工组织设计
(1)备料
根据设计及合同条款对施工要求,采用联合破碎设备生产合乎砂砾要求的粒径碎石。再结合路段垫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压实干容重,分别计算各段所需的各种材料用量,以及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2)路面准备
基层施工只能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下承层或路基上进行,在填筑好的路基上,清除所有的浮土杂物,严格复压整平,并按图纸进行测量放样,使其能达到规定的线型、坡度要求。
(3)运输和摊铺集料
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维修好运料道路、保证车辆畅通,尽快将混合料运到摊铺现场。 首先确定松铺系数,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测认可,根据历年的施工经验及当地料源的考察,初步拟用下列参考值:
人工摊铺时松铺系数为:1.40~1.50; 机械摊铺时松铺系数为:1.25~1.35。
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工地上的布料采取半幅施工,采用自卸车将混和料运送至施工场地。布料时应精确计算施工长度内所需的材料,宜偏少勿偏多,因为平地机不适应长距离运送混和料。如混和料偏多,势必需要装载机来转料,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浪费。
一定施工长度的布料完成后,初步用推土机推平,然后用平地机将料均匀地摊铺平整,并检验松铺厚度,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进行减料或补料。
(4)整形
在摊铺过程中,应视混合料的具体情况,如含水量不够时需用洒水车洒足所需水分。 首先采用推土机将混合料大致推平,然后采用平地机摊铺均匀,摊铺完后,设专人及时整理。整形过程采用带自动找平的平地机进行施工,可先在路基边按松铺厚度用人工将砂砾石填一条标高带,或钉桩挂线控制标高,平地机以此为基准按设计横坡由低向高处刮平,平地机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标高调整到位。
(5)碾压
整形完成并且平整度、厚度、宽度、横坡度达到要求后立即进行碾压,用18T的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时,应在最佳含水量时遵循先轻后重,由边到中,由低到高,重叠1/2轮宽的原则进行碾压,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且无明显轮迹时为止。凡
压路机不能作业的地方,应采用机夯进行压实。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6)接缝处理
a.横缝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米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的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形后进行碾压。
b.纵缝的处理:在施工时,必须分幅铺筑,纵缝应搭接拌和。前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和后,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的0.3米搭接拌和,整形后一起碾压密实。
(7)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只允许施工车辆通行。但应控制车速,车速应小于20km/h。
2.5.2.4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
(1)用于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
(2)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 (3)级配碎石基层和未筛分碎石底基层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的颗粒组成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结构层 37.5 31.5 90~其他公路 100 100 73~88 46~69 29~54 17~37 8~20 0~7 <28 小于6或9 19 9.5 4.75 2.36 0.6 0.075 (%) 指数 液限 塑性 级配砾石基层的集料级配范围表
通过下列方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结构层 53 其他 100 85~100 69~88 40~65 19~43 10~30 8~25 6~18 0~10 <28 小于6或9 公路 (3)施工要求
a.级配碎石混合料应在料场集中拌和。
b.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路基上摊铺级配碎石混合料。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不得铺筑。 c.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试验路段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进行混合料的施工。 d.在任何情况下,拌和的混合料都应均匀,含水量适当,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 液限塑性指数 e.级配碎石应在最佳含水量时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碾压,并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f.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g.在已完成的底基层、基层上按下表要求进行取样试验,所有试验结果均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h.碎石层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压实度,底基层达到96%以上,基层达到98%以上。
级配碎(砾)石试验项目与频度
项 目 级配 均匀性 压实度 塑性指数 集料压碎值 承载比 弯沉值检验 含水量 频 度 每2000m21次 随时观察 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m2检查6次以上。 每1000 m21次,异常时随时试验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每3000 m21次,据观察,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每一评定段(不超过1km)每一线车道40~50个测点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质 量 标 准 在规定范围内 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级配集料基层和中间层98%,填隙碎石固体积率85% 小于规定值 不超过规定值 不小于规定值 95%或97.7%概率的上波动界限不大于计算的容许值 最佳含水量-1%~+2%
(3)质量检验 a.基本要求
(a)石料质地坚韧、无杂质,颗粒级配符合要求。 (b)配料必须准确,塑性指数应符合规定。 (c)混合料拌和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d)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b.检查项目
级配碎石底基层和基层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下表。 c.外观鉴定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散现象。
级配碎(砾)石底基层、基层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底基层 高速、一级公路 1 压实度(%) 98 8 其他公路 98 12 +5,-15 基层 高速、一级其他公路 公路 97 12 +5,-15 96 15 按JTJ 071—98附录B每200m每车道2处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检 查 方 法 2 平整度(mm) 3 纵断高程(mm) +5,-10 4 5 6 宽度(mm) 厚度(mm) 横坡 (%) -8 ±0.3 +5,-20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尺量:每200m测4处 -12 按JTJ 071—98附录H检查,每200m每车道1点 不小于设计值 -10 ±0.5 -10 ±0.3 ±0.5 水准仪:200m测4个断面 a、基层表面应干燥、整洁、无任何松散集料和尘土、污染物,并整理好排水系统。对不合格处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处及时处理。
b、对业主提供的沥青材料按规定频率进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薄膜加热、蜡含量、比重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拌制。
c、沥青表处所用碎石统一外购。 d、对采用的砂、石屑进行技术指标检验。
e、施工机械设备检查,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摊铺的持续进行。 f、修筑试验段,掌握监理师工程认可的可以大面积施工的各项技术指标。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采用英国进口的TITAN2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混合料,供应整个合同段的热拌沥青混和料,并自动记录设备拌和过程并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及拌和温度。
4、运输
混合料的运输采用15t的大型自卸汽车运送到摊铺段,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能力有所富余。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维修好运料道路、保证车辆畅通,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到摊铺现场。运输到现场温度控制在120~150℃,如果运距较远,根据天气情况和施工条件应采用覆盖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