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
CAF × 6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 AT×4周期(多柔比星/紫杉类) 7.辅助内分泌治疗
(1)适用症:受体阳性患者。
(2)药物及疗程:单用或联用他莫昔芬或/和芳香化酶抑制剂5年。
二级医院遇到诊断、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少见病例,严重并发症,处理有困难,可通过院方请省级或省市级以上医院的相关医生来院会诊。若二级医院在执行诊治指南过程中,因缺少相关的设备和技术而不能按指南进行,患者又具有接受该项治疗的经济实力,可通过医院之间协商,转诊至省级或省市级以上医院继续治疗。二级医院对于个别经济条件富裕,提出较高的个体化需求的患者,可转介或转诊到省市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八、乳腺癌治疗后随访
临床体检:每3月一次,共两年;每6个月一次,共3年;其后每一年一次。
乳腺超声:每6个月一次。 乳腺钼靶照相:每年一次。 胸片:每年一次。
腹部超声:每6个月一次,3年后改为每年一次。
对存在腋窝淋巴结4个以上转移等高危因素患者,行基线骨
扫描检查,全身骨扫描每年一次,5年后可改为每2年一次。
血常规,血生化、在有条件做的医院也可进行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每6个月一次,3年后改为每年一次。
应用三苯氧胺的病人盆腔检查,每年一次。
附录A
乳腺X线诊断报告规范
美国放射学会(ACR ,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制定并为国际广泛采用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第四版(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4th ed . Reston,Va: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03)。报告内容包括以下5方面:
附 录 A临床病史:无症状筛查或临床症状描述
附 录 B乳腺类型:根据腺体比例分为四型:脂肪型、少量腺体
型、多量腺体型、致密型
附 录 CX
线影像所见:采用乳腺影像专业词汇对包括肿块、钙
化、结构扭曲、不对称致密、特殊征象及其它所见、病灶部位等进行描述
附 录 D与既往片比较 附 录 E总体评价:
(1)未定类别
0类:现有影像未能完成评价,需要增加其它影像检查,包括加压点片、加压放大、加拍其它体位,或行超声检查。
(2)最终类别
1类:阴性,乳腺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
2类:良性发现,存在明确的良性病灶,无恶性征象。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等。
3类:良性可能大的病灶,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类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触诊阴性的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归于此类。建议在此后6个月时对病灶侧乳腺进行X线摄影复查,第12个月与24个月时对双侧乳腺进行X线摄影复查,如果病灶保持稳定,则可继续随诊;若病灶有进展,应考虑活检。
4类:可疑恶性的病灶,但不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应考虑活检。这一类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的可能性。再继续分成4A、4B、4C,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4A:需要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将可扪及的部分边缘清晰的实性肿块、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于此类。
4B: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很重要。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并予随访。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一步切取活检予以证实。
4C: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新出现的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于此类。
5类:高度提示恶性的病灶,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恶性可能性大于95%,应进行活检。形态不规则、毛刺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或线样分布的细线状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带毛刺的肿块且伴不规则和多形性钙化均归于此类。
6类:已行活检证实为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类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附录B
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内容
⑴肿瘤 ①组织分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