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
许昌实验小学 数学组郭小丽
折线统计图
许昌实验小学 郭小丽
课前思考:
《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体会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通过对比、选择与应用,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面对这样一节统计概念课,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该是什么?反复揣摩确定为:第一,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有什么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第二,与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情况。——这是许多资料中对“折线统计图”下的定义,也是我们成人耳熟能详的语言。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是比较抽象的科学概念。如何引领他们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让他们切实领会到作为一种统计方式,折线统计图自身所独有的这些特点呢?
经过反复揣摩,我们认识到:所有概念的特点,都要结合实例去领会;要让学生在对实例的研究与比较中,自主探究出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的作用,体会到它们的独特意义与价值;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与同级概念的对比分析,深刻认识概念自身的特点。因为折线
统计图是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它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对各自的理解,这是辨析概念本质的一种良好渠道。
基于以上思考,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所给的数据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渗透统计思想。
3.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核心素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5月8号的焦点访谈刷爆了咱许昌人的朋友圈,大家都为自己是许昌人而骄傲!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许昌创文明城。
师:是啊!咱许昌是全国文明城市,不仅市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
师:咱许昌越来越美啦!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来参观。课前,郭老师搜集了一组数据,请看大屏幕!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2010-2016各年的游客数量。
师:太厉害了,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信息!可是这么多数据,看起来、读起来都很麻烦。怎样整理更清晰呢?
生: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好,我们来看!用统计表来表示确实比文字叙述清晰多了。还能用什么方式?
生: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是这样吗?相对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更加的直观,也更加的形象啦!可是工作人员却制作一幅这样的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演示动态效果)
师:快看!这些直条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窄了。 师:现在呢? 生:变成一个点了。
师:把这些点顺次连起来,就形成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谁认识这样的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