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课本》三集廉篇3月21日始
之以法。只有建立了法律人们才会知道感恩。如果一个国家不立法。那么那些无赖的人。还以掠夺别人而自鸣得意呢。他们还会知道感恩吗。
六、【王忳(tún)葬金】
王忳受托。得金十斤。悉葬棺下。马被奇闻。 【原文】
汉王忳于客旅中遇一生。谓曰。命在须臾。有金十斤相赠。乞葬。未及问姓名而绝。忳葬之。余金悉置棺下。后为亭长。有马驰入亭中而止。时大风。飘一绣被堕忳前。忳以告县。县以归忳。忳后乘马。马奔入他舍。主人识其马与被。问之。始知前所葬者。即其子金彦也。
许止净谓忳葬书生。而以遗金悉置棺下。其廉介实人所难能。故风飘绣被于前。马逸亭中而止。更辗转牵入金翁之舍。岂非受恩之鬼。决不忍其阴德湮没不彰。而冥冥中力为揄(yú)扬耶。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姓王名忳的人。有一回、他在旅馆里遇见了一个人。对他说。我的性命看来是不长久的了。
9
就在这一刻儿的时间了。我有十斤的金子送给你。请求你替我安葬了。王忳来不及问他的姓名。那个人就死了。王忳就把他安葬好了。所剩下来的金子。都给他放在棺材下面。后来王忳做了亭长。有一匹马跑到亭里站那不走了。这时候的风非常地大。吹来了一条绣花被。落在王忳的面前。王忳把这回事告诉了县里。县官就把这匹马和那条被都判给了王忳。后来王忳乘了马。那匹马忽然跑进了别人家的屋里。那家人家的主人翁。认识那匹马和那条绣花被都是自己的。就去问他。于是才晓得从前被他安葬的人。就是那家家主的儿子金彦。
许止净评论说。王忳埋葬书生。而把书生给他的黄金全部放在棺材里。这种清廉耿介实在是别人所难能做到的。所以大风飘来绣被在他面前。马立在亭中而不走。更是辗转将他带进这金翁的屋舍。这难道不是受他恩惠的书生的鬼魂。决不忍心他的阴德埋没不被彰显。而冥冥中有力量为他揄(yú)扬吗。
七、【阎敞还钱】
阎敞为掾(yuàn)。太守寄钱。年湮(yān)代远。如数归焉。
【原文】
10
汉阎敞、字子张。为郡五官掾。太守第五常被征。以俸钱百三十万寄敞。敞埋置堂上。后常举家病死。惟孤孙方九岁独存。闻常曾说有钱三十万寄敞。及长。求之。敞见之。悲喜不胜。即取钱还之。孙曰。祖惟言三十万。无百三十万。敞曰。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悲者何。悲常之仅遗此孙也。喜者何。喜幸有此孙。而百三十万之钱。可以归之也。常仅言三十万。殆以酬敞代藏之劳乎。或恐钱之未必全在乎。然非敞所为也。而其孙亦言祖惟三十万。盖亦廉矣。
【白话解释】
汉朝的阎敞。表字子张。在府里做了五官掾。这时候、太守官叫第五常的。朝廷里召了他去。他就把陆续积蓄下来的薪俸钱一百三十万。寄存在阎敞那儿。阎敞把这许多钱埋在堂上的地里。后来第五常全家的人。都生了病死了。只剩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孙子。年纪才九岁。他曾经听见祖父第五常说过。有钱三十万寄在阎敞那儿。等到年纪长大了。就到那边去访求。阎敞见了第五常的孙子长大成人。不禁又悲伤。又欢喜。就把所有的钱都还了他。第五常的孙儿。见
11
了有一百三十万的钱。就说。我的祖父只说三十万。没有说一百三十万。阎敞说。这是太守生了病。所以说得模糊了。请你不要怀疑。
阎敞悲伤什么呢。他悲伤的是第五常仅仅只留下了这个孙子。那他欢喜的又是什么呢。欢喜的是幸好第五常有这个孙子。因而那一百三十万的钱可以归还给他了。第五常说只有三十万。大概是用一百万来酬谢阎敞代他保藏的辛劳吧。或者是担心钱未必还全部在吧。然而这些不是阎敞所考虑的。而第五常的孙子也说祖父只有三十万。大概也是廉洁之人吧。
八、【董奉治病】
董奉治病。不取医赀(zī)。杏多谷少。群虎逐之。
【原文】
晋董奉居庐山。有道术。为人治病。不取钱。病重而愈者。令栽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成林。杏熟时。作一仓。令买者随器之大小。易以谷。若置谷少。取杏多。群虎辄逐之。所得谷、以赈贫者。供行旅。岁消三千斛(hú)。谷尚有余。一日、受上帝命。授碧虚太乙真人。白日飞升。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