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7:21:44

单元测试十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吉林实验中学月考)“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C ) A.遮挡风沙 C.防外人跌入

B.遮阳挡雨 D.美化建筑

解析: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树冠冒出地面,可防外人跌入,C项正确;地坑是人们在平地上挖出的深坑,在“地坑院”中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A、B两项错误;大树是种在地坑中的,对美化建筑作用不大,D项错误。

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B )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解析:“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故“地坑院”应建在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地下水深、不易出水,降水较少的地区,故B项正确。

(2019·扬州质检)景观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是在自然和人类的相互影响下逐步地改变、影响或适应特定的生态因子后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和西欧两处典型传统村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造成两幅景观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D ) A.地形差异 C.交通运输方式不同

B.气候差异 D.农业生产方式不同

解析:图a为一个紧凑的村庄平面,只有很窄的街巷,这是因为这里没有大型动物和动物拉的车。由于很少有谷仓或马厩,造就了一种大体上统一的村庄外观,主要包括农舍,为我国的村落,该地以种植业为主;而图b展示的是稀疏的房屋,为西欧的村落,与该地畜牧业(乳畜业)的发展有关。所以造成两幅景观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故选D。

4.20世纪中期,图a地区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明显增加,主要得益于( C ) A.规模扩大 C.增加劳动力

B.机械化 D.资金投入

解析: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国家稳定,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提高了单产;规模扩大与增加单产无关;机械化只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会增加单产;当时经济较为落后,资金不足,投入资金少。故选C。

5.图b中大面积的植被最有可能是( C ) A.小麦 C.牧草

B.水稻 D.落叶阔叶林

解析:图b位于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因此图b中大面积的植被最有可能是牧草。故选C。

(2019·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读2013年我国三个临近省级行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①区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②区产业结构最优

C.①区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增强 D.③区处于低水平平衡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①区产业结构最优、交通便利,应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③区处于加速发展的不平衡阶段,故选A。

7.未来三区将会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则( C ) A.②区因交通时间距离最短产业优先转移到①省区 B.③区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只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 C.三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 D.因交通拥堵,三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大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②区交通时间距离并不是最短;③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并不丰富;伴随着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三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随经济发展,三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小,故选C。

(2019·湖北八市联考)微信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得到的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8.人口密度分布图的取得,主要借助的技术是( C ) A.RS与GIS C.GPS与GIS 析、处理,则C正确。

(2019·湖北省襄阳五中模拟)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景观近似于自然绿化目的。下图为进行了绿化的边坡。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B.RS与GPS D.数字地球

解析:利用GPS技术可以对手机用户进行定位,利用GIS技术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

9.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 B ) A.防治滑坡 C.美化环境

B.恢复植被 D.成本低廉

解析: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恢复植被,B正确。防治滑坡的功能都有,不是优势,A错误。美化环境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成本高,D错误。

10.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特征有( D )

①植株高大 ②根系发达 ③性喜温凉 ④生长迅速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目的是保持水土,特征有根系发达,②正确。混合的是草种,植株小,①错误。可能在阳坡,没有喜温凉特点,③错误。生长迅速,利于护坡,④正确。故选D。

11.南方地区边坡喷播草种后,需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 C ) A.加大昼夜温差 C.防止雨水冲刷

B.减少土壤板结 D.增加水分下渗

解析: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边坡喷播草种后,需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防止雨水冲刷,C正确。无纺布不能加大昼夜温差、减少土壤板结,A、B错误。具有防潮、透气特点,不能增加水分下渗,D错误。

二、综合题(46分)

12.(2019·湖南郴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1 000 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

(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答案: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苗木易失水受损导致质量下降;外来树木,难以适应当地环境;种植技术落后。

(2)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坝高床育苗的优点。 答案: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温;便于雨季排水。

(3)分析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成活率较低的原因。

答案:南坡为阳坡,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暴雨频率较高,雨水冲刷严重,土层较薄。

(4)分析塞罕坝林场建成50多年后,当地霜冻发生频率降低的原因。

答案: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热容量增大,削弱冬春季风势力,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十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吉林实验中学月考)“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C ) A.遮挡风沙 C.防外人跌入 B.遮阳挡雨 D.美化建筑 解析: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树冠冒出地面,可防外人跌入,C项正确;地坑是人们在平地上挖出的深坑,在“地坑院”中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A、B两项错误;大树是种在地坑中的,对美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