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图丙是冰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中_____段(用字母表示),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4)t1 到 t2 这段时间,冰处于_____状态,t3 到 t4 这段时间内试管内的水_____沸腾(选 填“在”或“不在”),测得此时的水温度为 98°C ,则此处大气压______1 标准大气压.(选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5)将装有甲醇液体的试管放入沸水中,一会儿发现甲醇开始沸腾(如图丁所示),这说明甲 醇的沸点_____水的沸点.(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磊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A B C D E F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钢 长度(cm) 60 60 80 100 80 横截面积(mm) 1.89 1.02 0.76 0.76 1.02 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则表中所缺数据为:_____cm_____mm。
24.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A D D D B C 二、填空题 11.700 不能 12.凸实
13.镜面;漫;遵循 14.凝固 1.0×103 15.产生 传播
16.(1)直接用手取(放)砝码(或没用镊子取(放)砝码 (2)2.7 三、计算题
17.(1)200毫升; (2)780克 18.10717m 四、实验题 19.?=mV 左 偏小
20.凸透 7mm<f<14mm
21.不需要 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关系 对称 不能 不变 B
22.-8 使冰受热均匀(受热缓慢便于记录温度变化) BC 吸热 固液共存 不在于 低于
23.AB CE 80 1.02
24.变速 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 C
小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有关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密度跟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密度也不会改变 D.密度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密度可能会改 变 2.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B.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4.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5.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6.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吹口哨是声带振动发声的
B.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D.高架桥两侧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敲响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撞击后,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大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9.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cm B.正常人1分钟脉搏跳动约75次 C.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7℃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10.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杯壁上残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用电吹风吹干,测出干燥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⑤⑥ 二、填空题
11.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 , 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________ ;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________
12.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偏食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加。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⑤①②③⑥
(1)图中的_____(填“甲”或“乙”)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可选用_____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他马上摘除眼镜,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是_____镜。
13.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以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4.如图所示,金属“镓”熔点较低为29.78℃.夏天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它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液体,这个过程中镓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5.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同一时间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s﹣t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