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最新国家题库基础知识部分
第1章 信息技术原理概述
背题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并且其后无正文相随的现象。排印规范中禁止背题出现,当出现背题时应设法避免。 4.校对符号
校对符号是用来表明版面上某种错误的记号,是编辑、设计、排版、改版、校样的共同语言,排版过程中,错误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校对符号,使有关人员看到某种符号,就知道相应的含义并作相应处理,能节约十佳并提高工作质量。
第4章 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道德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职业道德的特征
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行为准则,其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一定的强制性、利益相关性。 4、职业道德的要素
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5、职业道德的功能 (1)社会功能
职业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二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三是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具体功能
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是指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所具有的具体效用。它对职业活动具有导向、规范、整合和激励等具体作用,引导职业活动沿着健康、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 6、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
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精华主要有以下几点:精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
7、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的精华表现
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内容中有许多合理成分是值得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利用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社会责任至上、敬业、诚信、创新。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还在职业道德建设上积累了许多经验做法,主要表现在:加强职业道德的立法工作,注重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严格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8、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继承了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中的合理成分,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9、信息技术产业职业道德的规范
信息技术产业应注意的职业道德规范有以下几个方面:
17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配套辅导练习
第1章 信息技术原理概述
有关知识产权:包括使用正版软件,不非法复制软件等。
有关计算机安全:包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计算机资源,正确防毒、杀毒等。 有关网络行为规范:包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侵犯他人隐私等。
有关商业秘密:包括不非法获取、使用商业秘密,不擅自解密、使用他人的加密软件等。保护商业秘密,具体要做到:“十要”和“十不要”。
(5) 有关个人信息保护: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保护个人信息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防范用作传播、交流或存储资料的光盘、硬盘、软盘等计算机媒体泄密。 2) 要防范联网(局域网、因特网)泄密。
3) 要防范、杜绝计算机工作人员在管理、操作、修理过程中造成的泄密。 4) 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而且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由于职业需要,
可能会接触到大量个人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更应严格保守秘密。 10、网络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
(1)我国公安部公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信息。 (2)在使用网络时,不侵犯知识产权,主要内容包括:
1) 不侵犯版权。 2) 不做不正当竞争。 3) 不侵犯商标权。 4) 不恶意注册域名。 (3)其他有关行为规范包括:
1)不能利用电子邮件做广播型的宣传。
2)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得到了准许或者做出了补偿。 3)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4)不能私自阅读他人的通信文件(如电子邮件),不得私自复制不属于自己的软件资源。
5)不窥探他人计算机中内容,不得蓄意破译他人计算机口令。 11、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一项对被教育者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是其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确立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2) 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3) 锻炼职业道德意志。 (4) 树立职业道德信念。 (5) 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12、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形成职业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过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有关法律法规 1、法的概念
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其规定是严格、具体、明确的。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2、信息化标准类法律法规 (1)信息化法律法规的作用
1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配套辅导练习
(1) (2) (3) (4)
第1章 信息技术原理概述
信息化法律法规具有促进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和信息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价值,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规范信息活动,推进信息化进程与社会信息化发展。 2) 保护知识产权,保证信息的合理使用,推动知识创新。 3) 解决信息矛盾,协调信息交流。 4) 保障信息安全,防范信息犯罪。
5) 维护国家信息主权,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2)我的信息法制建设
我国现代信息社会的信息法制建设兴起于20世纪,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建立了有关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这些法律中有许多是针对传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所制定的法律。这些法律对信息的采集、公开、传播等做出 了明确的规定。随后又相继制定了一些针对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活动、信息化得法规。 (3)信息化标准类法律法规
我国的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是围绕信息化标准、信息安全与保密、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犯罪、互联网络管理5个方面展开的。 3.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
我国于1996年开始颁布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了保护合法域名,防止恶意抢注,我国于1997年6月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规定我国的域名体系也遵照国际惯例,包括类别域名和行政域名两种。类别域名有7个:com、net、gov、mil、org、edu、int。1997年又新增7个最高级标准域名:firm、store、web、arts、REC、info、nom。 4.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与工业产权两部分。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的主体也叫做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人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自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1年10月27日修改后继续施行。 著作权的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5.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概念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是为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调整计算机软件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中发生的利益关系,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流通,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制定的。 (2)软件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间
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得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专利制度起源于英国。《专利法》于1984年3月12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自198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并于1992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7.专利法德具体应用
(1)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
专利权的主体包括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人和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的客
19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配套辅导练习
第1章 信息技术原理概述
体是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2)《专利法》不予保护的项目包括: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3)专利的申请
专利申请的原则是:单一性原则、先申请原则、书面原则、优先权原则。 (4)专利的期限
专利权的期限亦称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5)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实施其专利的权利、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转让其专利的权利、在产品或包装上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禁止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的权利。 2)义务。缴纳年费的义务、接受推广应用的义务。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商标法》于1982年8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并于1993年、2001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1) 商标权的概念
商标权是所有人依法对其使用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商标权的内容包括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 (2) 商标注册的原则
商标注册的原则包括:自愿注册原则、先申请原则和优先权原则。 9.商标权的保护期限
商标权的保护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商标权的续展:商标权的续展是指延长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有效期。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宽展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可以无限次的续展。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上次续展注册期满后次日起计算。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1)秘密的基本要素
秘密的基本要素是隐蔽性、莫测性、时间性。一般地说,秘密都是暂时、相对的和有条件的,这是由秘密的性质所决定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保守国家秘密法》是1988年9月5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从1989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包括下列秘密事项;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秘密事项、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等。 11.商业秘密的概念 (1)商业秘密的定义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权的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理道歉;赔偿受害人损失;承担受害人的维权费用;处以罚款,严重的还可以承担刑事责
2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配套辅导练习
第1章 信息技术原理概述
任。
(3)保密合同的内容
保密合同是指与职工签订的保护商业秘密的合同,其内容包括:保密的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密期限、违约责任等。
(4)商业秘密受到侵害时的处理
当商业秘密受到侵害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向公安机关报警。
12劳动合同法 (1)
劳动合同的概述
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诸如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宗旨等各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劳动合同的订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方面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 等事项,不得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风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2)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
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2年备查。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即可视为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21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配套辅导练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