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赏析《g小调第40交响曲》及其音乐哲理性
赏析《g小调第40交响曲》及其音乐哲理性
《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 K.V.550)莫札特的创作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札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但是他的朋友在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极少的钱。这首曲子莫扎特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同时,莫札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札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了愤懑之情。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的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虽然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却能清晰的感触到莫札特的呼吸,感触到他心灵的孤独。
莫札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极快的快板,这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的乐章。在中提琴轻柔摆动的背景上小提琴倾诉衷情地陈述,情绪激动焦虑:
用愁苦压抑的音调,用不安的节奏轻轻的敲击着,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第一主题再现。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第二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在这之后音乐便完全处在了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这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在向副部主题的过渡中,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休止打断了。进入展开部后,调性转为升f小调,频繁不断的移调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呼应开头。在小提琴轻微的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静的旋律。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有持续多久,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第一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第一乐章在痛苦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奏鸣曲式的行板。在这个乐章中由第一乐章的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小调转向降E大调。在感伤的第一乐章之后这里浮现出明朗的色调,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缓解的间歇。这个乐章由两个对比较小的主题构成,它们平静、明朗、抒情,又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是莫札特那个既清苦又具有温暖的家庭。但是在这个乐章中却有一个从头到尾的不安的搏动底色,宛如在寻找答案却什么也得不到,两个主题中的断续节奏和个别音调也为安详的音
乐投下了一丝阴影。
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本来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舞曲,但在肩负生活重担的作曲家笔下却表现出了沉重的步伐。用复三段体写成的小步舞曲情绪热烈激昂,却丝毫找不出小步舞曲那种温文尔雅的特征。舞曲中可以感到第一乐章中副部主题所特有的半音音调及一些动机的交织。乐章一开始,乐队诠奏出一支昂奋有力的音调,它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向上冲激,直到攀援到高音区的最高点时,音乐才迸发出痛切伤感的泪花。在对比性的中段,g小调转换为G大调,一串明亮的光线突然使人们心境开朗。这个中间的三声中部是整个乐曲唯一能使人感到舒心和快乐的地方,这象征着莫札特那快乐的天性,但是由于它夹在了一个痛苦挣扎的小步舞曲中间,因此尽管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唱出了柔婉的旋律,音乐却浸透着淡淡的哀愁。直到激奋有力的小舞步主题再现时,我们仿佛才看到了作曲家在稍稍平稳了中段里获得了片刻的安慰。重现的主题似乎增添了更大的动力,推动着音乐向终曲乐章走去。
第四乐章是极快板,这个乐章也是奏鸣曲式的,它继续发展第一乐章的戏剧性效果。这个终曲乐章一开始,焦燥的第一主题就以酷似小舞步曲的音调在强弱悬殊的力度对比中直冲而来。这个主题含有鲜明的对比因素,前半部音调柔和,以弦乐器奏出;后半部则音调威严,合奏加入,并增强了力度,这里和第一乐章一样有一个急速悲壮的高潮,而且这种性质更加突现了,直到最后。很快这个主题便消失在弦乐奔流不息的音潮中,这汹涌的音潮像是莫札特迈着急促坚定的步伐,面
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着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尽管第二主题具有歌唱性,但是在音乐的中间却有一段尖利的和弦互相撞击着,给人一种很不安定的感觉 。在乐章结尾处的演奏辉煌而又振奋,就像是在告诉人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勇敢前进吧! 正如文中所说“要从音乐中了解其思想性,就离不开客观、严肃的学术研究。”i不光是需要听的,还要用眼去看作品的标题、乐谱,详细作曲家的经历、遭遇,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借助人文手段来达到对音乐的理解,才能从中体味出音乐的哲理性。所以我们应该严谨、宽容的对待有关音乐思想性话题。 参考文献:
1 2
1.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1版。 2.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弗里茨·黑嫩伯格:《莫扎特》(徐静华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年第1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