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 (一)
2.板书“小猴子”,引问:我们今天要学习关于小猴子的什么故事呢?继续板书“下山”。
3.教师引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1.学生纷纷与小猴子打招呼。(小猴子顽皮可爱,惹人喜欢。) 2.交流:这是一篇关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3.齐读课题,提出疑问。(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小猴子下山有什么收获?小猴子最后怎样回家的?) 1.看谁写得多!
写出带有“犭”的汉字:()、()、()、()。这些汉字都与()有关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2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同学互相学习字词:把认为难认和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中圈出来,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正音,区分易错字与易混淆字。
①教师指导区别本课动词:教师做动作,学生猜生字并举字卡。
②导学:请你找找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语。 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学生读生字、组词。
(2)同桌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自由读课文,根据注音读通句子。 2.分组交流、汇报。
(1)分组朗读新学的生字、词。如,“非常”的“常”字是翘舌音,“满”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多音字“空”的读法。 (2)分类学习本课动词。
①运用归类法学习带有“扌”的汉字:扛、扔、摘、捧、抱。学生根据教师动作举起相应字卡。
②学生汇报:掰、蹦、追。分别进行动作表演,并讲讲意思。 3.学生看老师范写,然后自己在本子上对照书写,并分享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的心得。如,“块”和“往”左小右大,“非”字两竖一短一长,“进”的“辶”是三笔。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空
3.组字并组词。 扌乃()() 奉()()
工()() 包()()
4.和同学玩猜字游戏。
规则:一人做动作,一人来猜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用时:17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做游戏巩固生字。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指导书写。 (1)教师点拨左右结构的字:“块”和“往”。
(2)教师指导找“瓜”“非”“常”“空”等字的关键笔画。 (3)巡视并纠正学生的书写。 1.结合课件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学生抽字认读,小组比赛。
2. 学生自主观察本课会写的生字,选择一个喜欢的字尝试书写,同桌对照,提出建议。
(1)学生观察发现“块、往”左小右大。
(2)学生同桌交流关键笔画:“瓜”字第三笔的竖提;“非”字的两竖;“常”字和“空”字的最后一笔。
(3)学生根据交流与发现再次书写对照。 5.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蹦②掰③追 ④进⑤抱⑥扛 ()开()跳 ()赶()起
拥()走()
四、细读文本,理清脉络(用时:6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找到相关的词语画一画。
2.教师导学:小猴子最后是怎样回家的? 1.学生组内读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 先后到的地方有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做的事情是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
2.学生汇报小猴子两手空空回了家,体会小猴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一心一意。 6.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小猴子下山路线图。
玉米地—()——()—— () ——空手回家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用时:6分钟) 1.听写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2.回顾课文内容点拨:小猴子先后扔了哪些东西? 3.引学:小猴子弄丢了手里的东西,还弄丢了“猴”字中间的一小竖,跟老师写字。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